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现存最早一卷保健运动的工笔彩色帛画《导引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妍|北京报道
不知从何时起,只要拿起遥控器,随便调几个台,就一定有养生节目在传授医疗保健“秘方”。
与此同时,靠绿豆起家的“京城最贵神医”张悟本和宣称要攻克艾滋病、吃活泥鳅治“渐冻人”的“养生教母”马悦凌也应运而生,成为养生“神坛”上的大佬级人物。可惜的是,很快,两位“神人”都现出了原形,一位是针织厂职工,一位是根本没有行医资格的民间养生爱好者。
面对层出不穷的“伪大师们”,北京市卫生局决定主动出击,推出“官方认证”的养生专家,用“正规军”拨乱反正。
但自遴选伊始,质疑就从未中断:认证的门槛是什么?没认证的就都是“大忽悠”吗?经过认证的就不会“忽悠”了吗?
“官方养生专家”:要有真本事,会说话
“海选”始于今年3月,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卫生局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开展了健康科普专家遴选工作。
据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消息,在此次“海选”中,北京市共有141家医疗机构参与推荐报名,参与遴选的专家达到1425人,其中博士和硕士有791人。
参与此次“海选”并幸运“入选”的中医医师李春良(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此次健康科普专家遴选工作采用本人自荐和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这次‘海选’堪称‘精英阶层一锅端’,基本上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全报了名,单位会议上甚至直接要求主任医师全部报名。”李春良介绍说。另外,其他愿意报名的医师也可以填表。
李春良认为,“半数以上的人还是比较积极的,毕竟有官方认证是件好事,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多次参加电视节目录制的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不仅负责该院的报名和推荐工作,自己也主动报名并最终入选。他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单位要求报名应该是极少数现象,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自愿。”他认为,有热情、有热心为公众服务是做好科普工作的首要条件。“我们医院共有30多位医师主动报名,入选4名。”
8月8日,结果揭晓,北京市卫生局官网公布了一份251人的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名单,其中包括225名医院医师和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卫生部等相关医师26人,涵盖了内科、外科、中医、儿科、妇科等18个专业和学科。通常,互联网公司通过加“V”来对微博用户进行官方认证。故而,网友戏称这批专家为“加V养生专家”。
至于遴选的过程,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赵春惠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透露说,“卫生部门就此专门成立了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遴选工作办公室(下称‘市遴选办’),由各大医院的临床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等20多人组成,且有严格的遴选程序,经过对报名者专业特长、职称资质、从业经历等多方面考虑后进行投票表决。”
参与遴选的杨甫德认为,遴选过程是客观、严肃、透明的。“遴选环节主要包括报名、介绍、投票、讨论和公示。其中,投票环节都是不记名的,公示也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查看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名单可以发现,其中近九成为主任医师,其他为副主任医师。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