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在大学开学时搞“雷人”的宣传,算不上新闻。但它们之间的恶性竞争还从来没有像今年这般激烈、恶劣过。
继2009年“温州门”事件后,运营商互相割断对方光缆,大打出手的血案已屡见不鲜。日进亿元净利的运营商们,不至于兵戎相见才有活路吧?
笔者认为,这是被宠坏的结局。但要提醒的是,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的海外运营商,人家都还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而我们面前的三大运营商至今并没经历过什么真正的苦日子,只好“窝里斗”。
今年市场局面确实艰难些。三大运营商完成基本网络覆盖后,跑马圈地争夺客户已成它们首要任务。
今年年中工作会议上,中移动总裁李跃对各省公司明确强调,必须严守50%市占红线,这是形成规模优势的必要前提,也是集团对各省公司KPI考核中最重要的部分。
中移动新增用户市场份额一直在80%以上,也即市场每新增10个新用户,8人会选择它。不过2010年始,这一比例一度降至50%以下。中移动急需采取各种手段防止下滑。中国电信和联通显然不会满足于平分剩余50%的份额。
那它们为什么拿学生开刀,甚至不惜捆绑、损害他们的利益,胁迫他们接受自家服务?
这与营销成本、市场结构及用户培育有关。随着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运营商发展新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由于学生市场是个完全增量空间,营销成本远小于从对手那里抢用户的成本。
中移动“动感地带”早已证明学生市场价值。他们消费力虽有限,但却是未来潜在的庞大消费群:走向社会后,他们大部分仍会沿用原号或选用原有运营商,而且这是一个对数据业务最为敏感和活跃的消费群,也是智能手机时代运营商们兵家必争之地。
上半年,运营商用户增长不尽如人意。为完成全年目标,校园新增用户被寄予更大期望。北京电信说,每年开学季节,校园用户能占新增用户10%~20%。错过这一黄金营销期,可能影响下半年整体表现。
以联通为例,全年3G用户目标为2500万,每月计划新增200万以上,不过到8月为止,其月新增用户最高不过180多万。截至上半年,其新增3G用户不足1000万,下半年压力顿显。
为了规范运营商的竞争手段,工信部已经连续发文,先是禁止运营商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带手机卡,后来也禁止运营商在校园内采取排他性的营销方式,不过面对业绩压力,工信部的规定并没有被严格执行,暴力竞争仍在不断上演。
眼下校园暴力营销已经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许多校园强调自己有独立选择的权利。但它们毕竟是被动的、有限的选择。三大运营商如果不自律,或将演变为电信版3Q大战,恶果可能更为严重。事实上,部分案例中,它们的行为已经触犯刑法。
多年前也没少发生类似事件。笔者相信它们会意识到物极必反,恶性竞争也可以理解为三大运营商已到必须创新经营的临界点,如果此刻相关部门适当介入,在电信重组过程中引入更多竞争因素,或许会加快它们创新的步伐,让市场回归理性。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