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被分流打工子弟无奈返乡就读
1 北京部分被分流打工子弟无奈返乡就读
六院刚出来2011-09-08 18:00:10 发表
东坝实验学校内,一名家长带着孩子准备离开。
京华时报报道8月中旬,北京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市教委曾公开承诺“一个都不能少”,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分流安置。近日,各学校已陆续报到,被分流的孩子是否“一个都没少”地安置好?有没有孩子在关停大潮中被遗忘?接收他们的学校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如何?被关停的学校办学者有没有获得相应补偿?
本报推出系列调查报道,试图回答“后关停时代”的种种问题,更希冀能共商打工子弟校今后的发展方向。今天推出求学篇。
无奈走
反正六年级读完也要回老家,北京读不了高中,考不了大学。
8月26日下午,东坝实验学校内依然书声朗朗,校长杨勤站在办公室外,无奈地看着房东派来的人在学校里丈量地基。
从8月15日抢先开学到现在,杨勤和学校的举办者一直希望能借助学生、老师、家长,甚至是媒体的关注,坚持下来,但这种希望即将破灭。杨勤很是伤感,去年期末考试时学校有1328名学生,现在只剩下不足300人。
学校被取缔后,部分学生家长权衡之下,选择让孩子回老家就读。当天下午3点,来自四川的打工者万运春走进杨勤办公室,为读六年级的小儿子开具转学证明,这已是当天杨勤开出的第11个回老家的转学证明。
“反正六年级读完了也是要送回老家,在北京既读不了高中,也考不了大学。”万运春说,之前因为孩子小,家里没人照顾,所以一直带在身边,现在学校关了,就干脆把儿子送回老家。相比在北京进公立学校需跨过极高的门槛(包括五证、捐助款等),这些打工子弟想回乡上学就容易多了,一些当地学校甚至连转学证明都不需要,回去即可入学。
接过杨勤开具的转学证明,万运春从裤兜里摸出一包烟,抽出一根递给杨勤。被杨勤婉拒后,万运春挠了挠头,再次表示感谢后离开。
他告诉记者,儿子班上有好几个孩子都回去了,他也已经买好28日的火车票,要赶在开学前送儿子回家。
将上高年级的女儿送回了老家,6岁的小儿子则留在身边。
据杨勤介绍,自从乡里把要关停学校的消息散出后,要么因为接收学校路远、要么对其环境和老师不满意,学校里返乡的学生过百。东坝乡的其他3所被关停的打工子弟学校也表示,他们各自学校里回乡的学生也都超过百人,占到学校人数的10%左右。
在朝阳区此次涉及关停的另外两个乡——将台乡和金盏乡的情况也大抵如此。金盏乡此次被取缔的两所打工子弟学校共有学生217名。负责接收两个学校学生的是星河双语学校金盏分校,校长方先生介绍,截止到26日,共有130余名学生办理了入学手续并缴纳了学费,除了去公立学校借读的40人外,还有50多人尚未出现在学校。学校老师表示,其中有一半学生是不知情,其他的则是回乡了。
在另一个打工子弟学校重镇大兴区,情况也不容乐观。得知学校可能关停后,大兴西红门镇一批外来务工人员,已经将孩子送回老家。
安女士来自河北定州,有两个孩子,之前都在育红学校上学。暑假得知学校将关闭后,她将已经上高年级的女儿送回了老家,至于6岁的小儿子,安女士则留在身边,“孩子太小,送回家也不放心”。
安女士就在育红学校边上做木工活,她指着一排平房说,在收到学校关闭的通知后,“好多孩子都回家上学去了,我这周围就有10多个。”
育红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陈先生说,该校生源回老家的有100多名。在另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建新庄实验学校,校方说,该校因关闭风波回老家的学生也约有100名。
不能留
回复该发言
东坝实验学校内,一名家长带着孩子准备离开。
京华时报报道8月中旬,北京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市教委曾公开承诺“一个都不能少”,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分流安置。近日,各学校已陆续报到,被分流的孩子是否“一个都没少”地安置好?有没有孩子在关停大潮中被遗忘?接收他们的学校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如何?被关停的学校办学者有没有获得相应补偿?
本报推出系列调查报道,试图回答“后关停时代”的种种问题,更希冀能共商打工子弟校今后的发展方向。今天推出求学篇。
无奈走
反正六年级读完也要回老家,北京读不了高中,考不了大学。
8月26日下午,东坝实验学校内依然书声朗朗,校长杨勤站在办公室外,无奈地看着房东派来的人在学校里丈量地基。
从8月15日抢先开学到现在,杨勤和学校的举办者一直希望能借助学生、老师、家长,甚至是媒体的关注,坚持下来,但这种希望即将破灭。杨勤很是伤感,去年期末考试时学校有1328名学生,现在只剩下不足300人。
学校被取缔后,部分学生家长权衡之下,选择让孩子回老家就读。当天下午3点,来自四川的打工者万运春走进杨勤办公室,为读六年级的小儿子开具转学证明,这已是当天杨勤开出的第11个回老家的转学证明。
“反正六年级读完了也是要送回老家,在北京既读不了高中,也考不了大学。”万运春说,之前因为孩子小,家里没人照顾,所以一直带在身边,现在学校关了,就干脆把儿子送回老家。相比在北京进公立学校需跨过极高的门槛(包括五证、捐助款等),这些打工子弟想回乡上学就容易多了,一些当地学校甚至连转学证明都不需要,回去即可入学。
接过杨勤开具的转学证明,万运春从裤兜里摸出一包烟,抽出一根递给杨勤。被杨勤婉拒后,万运春挠了挠头,再次表示感谢后离开。
他告诉记者,儿子班上有好几个孩子都回去了,他也已经买好28日的火车票,要赶在开学前送儿子回家。
将上高年级的女儿送回了老家,6岁的小儿子则留在身边。
据杨勤介绍,自从乡里把要关停学校的消息散出后,要么因为接收学校路远、要么对其环境和老师不满意,学校里返乡的学生过百。东坝乡的其他3所被关停的打工子弟学校也表示,他们各自学校里回乡的学生也都超过百人,占到学校人数的10%左右。
在朝阳区此次涉及关停的另外两个乡——将台乡和金盏乡的情况也大抵如此。金盏乡此次被取缔的两所打工子弟学校共有学生217名。负责接收两个学校学生的是星河双语学校金盏分校,校长方先生介绍,截止到26日,共有130余名学生办理了入学手续并缴纳了学费,除了去公立学校借读的40人外,还有50多人尚未出现在学校。学校老师表示,其中有一半学生是不知情,其他的则是回乡了。
在另一个打工子弟学校重镇大兴区,情况也不容乐观。得知学校可能关停后,大兴西红门镇一批外来务工人员,已经将孩子送回老家。
安女士来自河北定州,有两个孩子,之前都在育红学校上学。暑假得知学校将关闭后,她将已经上高年级的女儿送回了老家,至于6岁的小儿子,安女士则留在身边,“孩子太小,送回家也不放心”。
安女士就在育红学校边上做木工活,她指着一排平房说,在收到学校关闭的通知后,“好多孩子都回家上学去了,我这周围就有10多个。”
育红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陈先生说,该校生源回老家的有100多名。在另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建新庄实验学校,校方说,该校因关闭风波回老家的学生也约有100名。
不能留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北京部分被分流打工子弟无奈返乡就读
六院刚出来2011-09-08 18:00:10 发表
以100分计算,目前老家的镇中心学校可以达到70~80分,而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只有50分。
学校环境差,老师水平低,一直是打工子弟学校饱受诟病的原因。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公益网站创办人张志强介绍,在返乡的孩子中,多数是父母认为学习成绩还可以的。在他的眼里,如果北京的公立学校能打90~100分的话,那么目前老家的镇中心学校可以达到70~80分,而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只有50分,在及格线以下。
白兴义的孩子是朝阳区东北亚学校三年级学生,听说东北亚要关停,他将孩子送回四川老家。在北京这两年,孩子的考试分数一直不错,但作业却做得一塌糊涂,学校有的老师口音浓重,“连我们都听不懂,更何况小孩子”。
“是块读书料子”的孩子在生活基本能自理后,都被送回老家。
26日下午,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家长张芳前兴冲冲地来到校长杨勤的办公室。他刚刚接到电话通知,让女儿30日去大山子附近的高家园小学报名并参加考试。
意外地获得迈进公立学校门槛的机会,张芳前很高兴。“去试试吧,孩子成绩还可以,考试各科都在90多分。”张芳前说。
送走张芳前,校长杨勤摇了摇头,“很难进,考试这关就过不了。”据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此前表示,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小升初毕业成绩平均分仅为15分。
相比之下,因为实行了义务教育,老家的学校,特别是镇里的中心小学都获得了财政拨款,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环境设施都大大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被父母认为“是块读书料子”的孩子,在生活基本能自理后,都被送回老家的公立学校读书,为升初中、高中,考大学做准备。
重回头
回家不适应,一半返乡就读的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回来。
一些从小就生活在北京的孩子因回乡后并不能适应老家的生活,而出现新的问题。自从接到二儿子所在学校将被取缔的短信,刘英(化名)就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她害怕老二重复哥哥命运,回乡后不适应又二次返京,最终无法踏进大学门槛。
刘英家在河北省西柏坡。2001年,因为无人照料,刘英和老公带着8岁的大儿子和刚出生的小儿子一起来到北京。当时,大儿子一直在打工子弟学校念书,成绩也不错,还考上了陈经纶中学望京分校。但1万多元的赞助费把刘英的儿子拦在公立学校的校门之外。于是,刘英把大儿子一个人送回老家寄宿读初中。
“我再见到他时,孩子被打得鼻青脸肿的,一个礼拜都没敢上学,就在外面溜达。”刘英心疼得直掉眼泪,开学不到半学期,就赶紧把大儿子接回北京,又回到打工子弟学校上了初中,最终没能参加高考(微博),只好上了一所职业学校。
张志强曾就二次返京的孩子进行专门调研,有一半返乡就读的孩子(特别是在北京出生和长大的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回来。
反复让教育失去连续性,一些孩子成绩因此下降。
离京、返京,这种反复让教育失去连续性,一些孩子成绩因此下降。除此之外,独自返乡的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照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多年迈,精力有限,往往出现更多的问题。
黄梅这两天一直守在东坝实验学校门口,她的二女儿在这里读一年级。黄梅说,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把孩子单独送回老家。
2007年,黄梅把14岁的儿子送回重庆。但万没想到,几个月后,她竟接到了儿子的死讯,14岁的儿子溺亡在距外婆家不远的河里。
昨天,记者再次联系到刘英时,她已经作了决定,要陪小儿子一起回乡。“哪怕我就种一块地,只能糊口,也不能再耽误孩子。”
回复该发言
学校环境差,老师水平低,一直是打工子弟学校饱受诟病的原因。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公益网站创办人张志强介绍,在返乡的孩子中,多数是父母认为学习成绩还可以的。在他的眼里,如果北京的公立学校能打90~100分的话,那么目前老家的镇中心学校可以达到70~80分,而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只有50分,在及格线以下。
白兴义的孩子是朝阳区东北亚学校三年级学生,听说东北亚要关停,他将孩子送回四川老家。在北京这两年,孩子的考试分数一直不错,但作业却做得一塌糊涂,学校有的老师口音浓重,“连我们都听不懂,更何况小孩子”。
“是块读书料子”的孩子在生活基本能自理后,都被送回老家。
26日下午,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家长张芳前兴冲冲地来到校长杨勤的办公室。他刚刚接到电话通知,让女儿30日去大山子附近的高家园小学报名并参加考试。
意外地获得迈进公立学校门槛的机会,张芳前很高兴。“去试试吧,孩子成绩还可以,考试各科都在90多分。”张芳前说。
送走张芳前,校长杨勤摇了摇头,“很难进,考试这关就过不了。”据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此前表示,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小升初毕业成绩平均分仅为15分。
相比之下,因为实行了义务教育,老家的学校,特别是镇里的中心小学都获得了财政拨款,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环境设施都大大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被父母认为“是块读书料子”的孩子,在生活基本能自理后,都被送回老家的公立学校读书,为升初中、高中,考大学做准备。
重回头
回家不适应,一半返乡就读的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回来。
一些从小就生活在北京的孩子因回乡后并不能适应老家的生活,而出现新的问题。自从接到二儿子所在学校将被取缔的短信,刘英(化名)就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她害怕老二重复哥哥命运,回乡后不适应又二次返京,最终无法踏进大学门槛。
刘英家在河北省西柏坡。2001年,因为无人照料,刘英和老公带着8岁的大儿子和刚出生的小儿子一起来到北京。当时,大儿子一直在打工子弟学校念书,成绩也不错,还考上了陈经纶中学望京分校。但1万多元的赞助费把刘英的儿子拦在公立学校的校门之外。于是,刘英把大儿子一个人送回老家寄宿读初中。
“我再见到他时,孩子被打得鼻青脸肿的,一个礼拜都没敢上学,就在外面溜达。”刘英心疼得直掉眼泪,开学不到半学期,就赶紧把大儿子接回北京,又回到打工子弟学校上了初中,最终没能参加高考(微博),只好上了一所职业学校。
张志强曾就二次返京的孩子进行专门调研,有一半返乡就读的孩子(特别是在北京出生和长大的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回来。
反复让教育失去连续性,一些孩子成绩因此下降。
离京、返京,这种反复让教育失去连续性,一些孩子成绩因此下降。除此之外,独自返乡的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照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多年迈,精力有限,往往出现更多的问题。
黄梅这两天一直守在东坝实验学校门口,她的二女儿在这里读一年级。黄梅说,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把孩子单独送回老家。
2007年,黄梅把14岁的儿子送回重庆。但万没想到,几个月后,她竟接到了儿子的死讯,14岁的儿子溺亡在距外婆家不远的河里。
昨天,记者再次联系到刘英时,她已经作了决定,要陪小儿子一起回乡。“哪怕我就种一块地,只能糊口,也不能再耽误孩子。”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