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报道:“你好,吃饭是吗?请先到这边坐一会儿。”在学校对面一家只容得下4张饭桌的小饭馆里,魏曦铭和他的女友不停地张罗着,店里只请了一个钟点工。
魏曦铭是江西财经大学的“名人”,中国青年报曾经两次报道他——2009年10月23日刊发的《第一部大学生自编自导电影获得国家拍摄许可证》;2010年12月31日刊发的《追逐梦想的“电影狂人”》,说的都是他的事。这个来自河南贫困地区的大学生从入学起便开始追逐自己的电影梦,不到两年写出了3个电影剧本,其中的《城市候鸟》拿到了拍摄许可证。他用14个月筹集了百余万元资金,历时两个多月完成了《城市候鸟》的拍摄。继而,魏曦铭在北京CBD核心区域创建了自己的影视公司。两年过去了,这部电影并没有公映,魏曦铭在北京创办的保嘉丽华影视有限公司也因为没有生意陷入资金困境。
对于开饭馆,魏曦铭的解释是,希望等到有足够周转资金之后再继续接单做电影。然而学业成为魏曦铭绕不过的坎儿。“入学后,我几乎没有进过课堂,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挂’了。对于拿毕业证我也不抱希望了。”魏曦铭说这话时很平静,但平静背后,他的焦虑还是通过QQ签名“精疲力尽”传递出来。
魏曦铭为创业而放弃学业的案例,让曾经深受鼓舞的很多大学生困惑,创业非得付出学业的代价吗?
飞扬教育培训机构创始人胡羿宝是江西财经大学2006级的毕业生。他同样是从大一就开始创业,目前公司每年的盈利都在百万元以上。
谈及当初的学业时,胡羿宝毫不隐讳:“我在学校的专业课成绩也不理想,平均分也就70多分。记得有一学期考试连续挂了3门课。当时我就停下手头的工作‘恶补’,幸好一次性通过了补考。在我看来,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首先,创业并非易事,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的。它需要高成本投入,包括管理成本、运营资金、理论知识等等。”胡羿宝说,大学生创业可能要经历更多的失败才能逐步接近成功的彼岸,如果为了创业轻易丢弃学业,而后发现创业无门,很容易陷入绝望。回过头,你会发现自己损失的不仅仅是4年的精力,更是10年的寒窗苦读。
南昌市创业指导中心质量监控服务部负责人史雄斌认为,学业和创业并不冲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是时间问题。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了创业的短期利益,一时的成功也许给他们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让他们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但创业并不那么简单,它是对创业者的理论知识体系、行业分析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管理能力、聚资能力、经营理财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任何一个方面的不足,都可能导致自己创业计划的失败。
一名熟识魏曦铭的大学生这样表达他的见解:魏曦铭独特的创业经历不可复制。当初他像乞丐般地乞讨赞助,已经初尝创业的艰辛,然后短暂的成功之后瞬即又陷入困境,再次证明大学生创业之路绝非靠理想和激情就能成功。魏曦铭的创业精神值得学习,但盲目模仿很可能得不偿失。
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负责人、校团委副书记习金文告诉本报记者,自2007年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创办以来,入孵的学生自办企业已经超过100多家,但失败或放弃的近一半,不少创业大学生在创业运营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有的改行,有的考研深造。习金文反对大学生因创业而荒废学业,他认为,大学生创业应把学业放在首位,为以后的创业奠基。创业孵化中心不允许放弃学业的大学生入孵创业,孵化中心只是一个创业教育实践的平台,并不是一个盈利的场所。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