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我们的孩子将以成年的方式生活在2030—2050年,那是属于他们的世纪。家长需要思考的是把孩子引向过去,还是把教育导向未来?”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在他的第二本亲子书《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中引出了父母这样的思考。网易亲子对话李子勋,倾听他对后现代教育的思考。
要点分享
*要认150个字才能进小学的做法只能让中国永远没有人才
“我在《心理访谈》还曾经呼吁,就是说小学入学不允许考字,就说别说要认识一百五十个字才能够进小学,我说这个做法只会让中国人永远没有人才。”
*一事无成的父母想通过逼迫孩子读书让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如果爸爸妈妈只是想拼命地教育孩子,想让孩子成功,而根本不关心自己是什么样子,比如自己事业也很差,人际也很差,也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工作也不勤奋,然后拼命要去通过逼迫孩子读书让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言语能够传达的教育实际上是非常微小的,正的教育还是在跟什么人在一块生活。”
* 一味抱怨主体教育没有用处,家长要想办法给孩子补偿
“我会看到很多妈妈由于自己觉得自己的孩子在主体教育里不适应,就对主体教育有很多的抱怨,其实这些抱怨对孩子来讲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而是应该为主体教育去解释,并且去妥善地发展一种补偿系统,这就是蛮好的一个方法。”
*西方教育强调个性,中式教育强调集体,不能简单说谁好谁坏
“所以当西方这些文化来了以后,关键我们要用一种并存主义去接纳它,而不能够用非此即彼的观念去接纳它,那么非此即彼呢当然不是西方文化里惯有的东西。”
*三岁以前教孩子认字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假如这个孩越早使用文字,使用语言和文字来处理全部的信息,他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运算和记忆,也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联想,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在三岁以前还得维持一种大自然赋给他的这种直觉的和图形的,这种思考方式或者是联想方式呢,那么孩子的整个大脑它是处在高度的这个运算,并且发展着一种能力的。”
“自在的认字这是孩子记忆的一个能力,这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买识字卡片去逼迫孩子认字,或者像有些学校、幼儿园天天逼着孩子认五个单词,那这样的做法可能不太好,但是不见得不好。就是可能在一个科学发展来看可能是不好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他的初始状态非常高,那么他以后发展的就会非常的饱满;如果他初始什么都没有,就嗅到几个味道,看到的就是屋檐下,宝宝和妈妈,然后他听到的是简单的人类音乐的重复,尤其是儿歌,再加上不是那么精准的乐器,三年以内如果他接受的刺激都是这些的话,这个人不可能是聪明的。”
*小学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爱上学习
“其实整个小学来讲,要建立孩子什么呢?就是对知识的渴望,求知欲要旺盛,而且要喜欢学习这个行为,记住不是效果,不是成绩,而是他要喜欢学习这个行为,要喜欢去学校,热爱老师,爱老师,同时喜欢跟同年龄的人。”
访谈全文
一味抱怨主体教育没有用处,家长要想办法给孩子补偿
网易亲子:李老师您好,非常荣幸有机会采访到您。
李子勋:您好。
网易亲子:最近你出了一本新书,叫做《家庭成就孩子》。
李子勋:对。
网易亲子:能不能给我们网友展示一下?
回复该发言
李子勋:认150个字才能进小学只能让中国没有人才
2 回复:李子勋:认150个字才能进小学只能让中国没有人才
虫族2011-09-08 20:04:13 发表
李子勋:这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实际上是我出的第二本亲子的书,第一本是谈的要《陪着孩子长大》,就说父母要在孩子长大过程中自己做一些成长和完成。这本书主要是讲的就是说,在我们当今有很多在教育孩子的主流的思想,那么我在关心一些主流思想可能未曾顾及的那部分,试图提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想法来补充我们的主体对孩子教育的这些不足,或者就是丰满,未来主体教育去丰满它。
目的就是,就像我这本书倡导的就是,家长要对孩子做一个补偿式教育,这个补偿式教育就说主体文化就像是我们的主食,但是单有主食孩子是不会健康的,针对每个孩子,可能家长也需要一些思想,因为父母是最知道自己孩子的,那么有了这样的一些教育的补充的思想,可能会把一个教育变得更加的完善和让孩子发展起来更加的容易,是这样的一本书。
因为我在心理门诊一直从事了二十多年的工作,而且大家都知道,现在看心理门诊的往往就是爸爸妈妈带孩子来的比较多,至少占一半,所以呢,我会看到很多妈妈由于自己觉得自己的孩子在主体教育里不适应,就对主体教育有很多的抱怨,其实这些抱怨对孩子来讲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而是应该为主体教育去解释,并且去妥善地发展一种补偿系统,这就是蛮好的一个方法。
西方教育强调个性,中式教育强调集体,不能简单说谁好谁坏
网易亲子:您对现在国内外一些教育流派有关注过吗?
李子勋:我当然很多关注,每个流派它都会侧重某一些地方而忽视其他的地方,但是实际上西方的很多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来说还是重要的,因为中国的教育模式的确有几千年来一直是改变得很缓慢。但这种缓慢对中国来讲可能也是重要的,是因为对任何社会来讲,保守的力量要大于改革的力量,因为不然社会就会动荡,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也是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国,所以在教育这个方面保持稳定和或者我们说它保守的话,其实是很有意义的。所以西方的很多教育的思想过来以后,它不能够去置换或者替代本土教育的方式,而是就像说,我现在就是把他们称为补偿系统,因为在一个个体的文化导向下,它肯定很强调关于个人的选择,和孩子学习的自由。这个在东方教育里恰好是不太强调的,因为我们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强调的是一个家文化,我们不要求一个人要完全变成一个独立的人,我们希望他和他所属的,就是他的家族,他的文化,他的民族,他的社区和团体有一种所属感,我们是强调一个人他应该属于某一种团体,家庭当然也是个团体。
所以当西方这些文化来了以后,关键我们要用一种并存主义去接纳它,而不能够用非此即彼的观念去接纳它,那么非此即彼呢当然不是西方文化里惯有的东西,而是东方言语里面形成的这种,就说再我们的书籍里面实际上我们说什么好,并不意味着别的不好,但是由于东方文化,东方的语言它是一个二分世界,我们的言语里面喜欢有一种同义词、反义词,就是一对一对创造的词汇,像上下、天地、对错,就是我们可以把中国80%的词汇都找到对应的反面,也就是说我们在产生了阴阳的这种观念以后,天地、阴阳以后,我们实际上在构置学上有一种朴素的二分的这样一个方式,就是把事物分成两面,但这种方式就会给中国人的内心带来一种感觉,就当一个作者说什么好,就意味着他在说别的不好,但是实际上这个不是作者或者不是西方人所谈到的,而是东方的一种言语的习惯,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或者我们要理解我们的思维,必须靠言语。而言语本身又蕴含着它的思维范式,就每一种语言都有内在的一个思维逻辑,那么这个逻辑会干扰到我们的感受。
回复该发言
目的就是,就像我这本书倡导的就是,家长要对孩子做一个补偿式教育,这个补偿式教育就说主体文化就像是我们的主食,但是单有主食孩子是不会健康的,针对每个孩子,可能家长也需要一些思想,因为父母是最知道自己孩子的,那么有了这样的一些教育的补充的思想,可能会把一个教育变得更加的完善和让孩子发展起来更加的容易,是这样的一本书。
因为我在心理门诊一直从事了二十多年的工作,而且大家都知道,现在看心理门诊的往往就是爸爸妈妈带孩子来的比较多,至少占一半,所以呢,我会看到很多妈妈由于自己觉得自己的孩子在主体教育里不适应,就对主体教育有很多的抱怨,其实这些抱怨对孩子来讲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而是应该为主体教育去解释,并且去妥善地发展一种补偿系统,这就是蛮好的一个方法。
西方教育强调个性,中式教育强调集体,不能简单说谁好谁坏
网易亲子:您对现在国内外一些教育流派有关注过吗?
李子勋:我当然很多关注,每个流派它都会侧重某一些地方而忽视其他的地方,但是实际上西方的很多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来说还是重要的,因为中国的教育模式的确有几千年来一直是改变得很缓慢。但这种缓慢对中国来讲可能也是重要的,是因为对任何社会来讲,保守的力量要大于改革的力量,因为不然社会就会动荡,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也是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国,所以在教育这个方面保持稳定和或者我们说它保守的话,其实是很有意义的。所以西方的很多教育的思想过来以后,它不能够去置换或者替代本土教育的方式,而是就像说,我现在就是把他们称为补偿系统,因为在一个个体的文化导向下,它肯定很强调关于个人的选择,和孩子学习的自由。这个在东方教育里恰好是不太强调的,因为我们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强调的是一个家文化,我们不要求一个人要完全变成一个独立的人,我们希望他和他所属的,就是他的家族,他的文化,他的民族,他的社区和团体有一种所属感,我们是强调一个人他应该属于某一种团体,家庭当然也是个团体。
所以当西方这些文化来了以后,关键我们要用一种并存主义去接纳它,而不能够用非此即彼的观念去接纳它,那么非此即彼呢当然不是西方文化里惯有的东西,而是东方言语里面形成的这种,就说再我们的书籍里面实际上我们说什么好,并不意味着别的不好,但是由于东方文化,东方的语言它是一个二分世界,我们的言语里面喜欢有一种同义词、反义词,就是一对一对创造的词汇,像上下、天地、对错,就是我们可以把中国80%的词汇都找到对应的反面,也就是说我们在产生了阴阳的这种观念以后,天地、阴阳以后,我们实际上在构置学上有一种朴素的二分的这样一个方式,就是把事物分成两面,但这种方式就会给中国人的内心带来一种感觉,就当一个作者说什么好,就意味着他在说别的不好,但是实际上这个不是作者或者不是西方人所谈到的,而是东方的一种言语的习惯,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或者我们要理解我们的思维,必须靠言语。而言语本身又蕴含着它的思维范式,就每一种语言都有内在的一个思维逻辑,那么这个逻辑会干扰到我们的感受。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李子勋:认150个字才能进小学只能让中国没有人才
虫族2011-09-08 20:04:13 发表
所以在这本书其实我已提醒过大家就是说,读我的书千万不要用非此即彼,如果用非此即彼你会很难受,因为仿佛你就像猴子掰苞谷,你掰一个就得扔一个,这是让人很痛苦的。因为任何理论都可能会适应一部分人,但是它绝不可能适应全部的人,所以爸爸妈妈在读我的书,一定要先把这个搞清楚。
当然我在前沿里面反复强调,我的第一本《陪孩子长大》我已反复强调,就是我在这里面说的建议的这些有效方法,不等于其他方法没效,而是针对某一个个案,某一个情景谈到的有效性,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对错。这也是我写书历来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叫并存主义,就是都好,但是不见得都有效,关键是家长要找到对自己孩子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去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方法。因为正确也许对你的孩子来讲可能是无效的,所以呢,我是希望用有效的方式去思考教育,就是这样。
一事无成的父母想通过逼迫孩子读书让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网易亲子:然后您这本书的名字叫《家庭成就孩子》。
李子勋:对。
网易亲子:就是说家庭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子勋: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实际上我们回过头来看一家的孩子真的像那一家人,比如说你们家的女孩子如果我们都把她们带到一块来观察,就会发现她们有巨大的相似形;同样的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心理医生经常问父母就说,你们家孩子像哪家的人呢?爸爸妈妈就说哎呀,都像吧,哪个地方像我,哪个地方像他爸,那么如果带的是男孩我就会问,那么是你们女家的男孩子有出息还是男家的呢?如果说是男家的,那我又说那么主体在教育这个孩子是谁呢?如果妈妈说是她,说爸爸的观念都不正确,或者说不能听他爸的,他爸的观点都不是符合主体社会的,那么我就会问她,我说但是她爸爸,虽然看起来爸爸是错的,但是为什么爸爸家的男孩子总是比较有出息呢?所以这一点往往会让这个妻子去反思,就说不见得按照她所谓的正确教育的孩子就会好。那我也会说你们家的男孩都不太有出息,那你这个妈妈拼命的教育他,不就把孩子教育成了你家的男孩子了吗?
这是一个家庭取向的思考。就说有些时候我们孩子在家庭里长大,我们知道在青春期以前,十二岁以前,孩子主导是受家庭的影响,而这个到了青春期,他的独立意识已开始发展以后,才是开始受到的社会的影响。那么实际上十二岁已经决定了孩子的很多东西了对吧?所以我就经常在讲,就说究竟爸爸妈妈要去自我修为,要自己变成,就说要从自己这代开始改变,如果你觉得你们家的男孩子不太成功,那么从你,你们这个夫妻开始就要做一些事情,让孩子能够从这个家庭里获得这个动力。
如果爸爸妈妈只是想拼命地教育孩子,想让孩子成功,而根本不关心自己是什么样子,比如自己事业也很差,人际也很差,也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工作也不勤奋,然后拼命要去通过逼迫孩子读书让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言语能够传达的教育实际上是非常微小的,真正的教育还是在跟什么人在一块生活。而这个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信息,是被我们身体吸纳的,是没有批判的,没有阻碍的,但是言语是会受到我们理解的限制的,因为所有言语表达的教育都可能会存在误读的这个方式。但是如果跟一个人在一块,这个人他内心呈现的一种博爱、敬畏之心,宽容啊,和善意呀,智慧呀,包括就是总是带有创造性的去生活,像这样的一些气息会让孩子完全接纳,并且很快地呈现出这种特质来,而这样的教育往往是成功的,往往是容易达成的。
回复该发言
当然我在前沿里面反复强调,我的第一本《陪孩子长大》我已反复强调,就是我在这里面说的建议的这些有效方法,不等于其他方法没效,而是针对某一个个案,某一个情景谈到的有效性,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对错。这也是我写书历来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叫并存主义,就是都好,但是不见得都有效,关键是家长要找到对自己孩子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去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方法。因为正确也许对你的孩子来讲可能是无效的,所以呢,我是希望用有效的方式去思考教育,就是这样。
一事无成的父母想通过逼迫孩子读书让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网易亲子:然后您这本书的名字叫《家庭成就孩子》。
李子勋:对。
网易亲子:就是说家庭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子勋: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实际上我们回过头来看一家的孩子真的像那一家人,比如说你们家的女孩子如果我们都把她们带到一块来观察,就会发现她们有巨大的相似形;同样的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心理医生经常问父母就说,你们家孩子像哪家的人呢?爸爸妈妈就说哎呀,都像吧,哪个地方像我,哪个地方像他爸,那么如果带的是男孩我就会问,那么是你们女家的男孩子有出息还是男家的呢?如果说是男家的,那我又说那么主体在教育这个孩子是谁呢?如果妈妈说是她,说爸爸的观念都不正确,或者说不能听他爸的,他爸的观点都不是符合主体社会的,那么我就会问她,我说但是她爸爸,虽然看起来爸爸是错的,但是为什么爸爸家的男孩子总是比较有出息呢?所以这一点往往会让这个妻子去反思,就说不见得按照她所谓的正确教育的孩子就会好。那我也会说你们家的男孩都不太有出息,那你这个妈妈拼命的教育他,不就把孩子教育成了你家的男孩子了吗?
这是一个家庭取向的思考。就说有些时候我们孩子在家庭里长大,我们知道在青春期以前,十二岁以前,孩子主导是受家庭的影响,而这个到了青春期,他的独立意识已开始发展以后,才是开始受到的社会的影响。那么实际上十二岁已经决定了孩子的很多东西了对吧?所以我就经常在讲,就说究竟爸爸妈妈要去自我修为,要自己变成,就说要从自己这代开始改变,如果你觉得你们家的男孩子不太成功,那么从你,你们这个夫妻开始就要做一些事情,让孩子能够从这个家庭里获得这个动力。
如果爸爸妈妈只是想拼命地教育孩子,想让孩子成功,而根本不关心自己是什么样子,比如自己事业也很差,人际也很差,也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工作也不勤奋,然后拼命要去通过逼迫孩子读书让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言语能够传达的教育实际上是非常微小的,真正的教育还是在跟什么人在一块生活。而这个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信息,是被我们身体吸纳的,是没有批判的,没有阻碍的,但是言语是会受到我们理解的限制的,因为所有言语表达的教育都可能会存在误读的这个方式。但是如果跟一个人在一块,这个人他内心呈现的一种博爱、敬畏之心,宽容啊,和善意呀,智慧呀,包括就是总是带有创造性的去生活,像这样的一些气息会让孩子完全接纳,并且很快地呈现出这种特质来,而这样的教育往往是成功的,往往是容易达成的。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李子勋:认150个字才能进小学只能让中国没有人才
虫族2011-09-08 20:04:13 发表
所以言语的教育往往是最难达成,是因为,因为语言是一个最不可靠的东西,语言是通过联想去理解的,而这个联想跟孩子自己的知觉有关,如果孩子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爸爸妈妈虽然告诉他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但是对孩子来讲,他能理解的还是在自己的水平上,所以我经常在这本书就强调,爸爸妈妈要做到什么,那么面对一个孩子在什么状态的时候,你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可能比你说什么和不说什么更重要,这就是我的书想传达的思想吧。
三岁以前教孩子认字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网易亲子:您这本书里我也看了,就是谈到一个儿童发育的时候,谈到了儿童识字的问题。
李子勋:对
网易亲子: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家长交流的时候也都会说,有家长会说哎呀,我们家孩子才两岁,认了很多字,另外一个家长说,那我们家都四、五岁了,才认几个字。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人的识字过程是什么原理?
李子勋:OK,实际上就是我经常用这样的一个故事来比喻我们的认字,就是我们都知道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时候,文字的信息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一个十万字的书或者几十万字的书,可能就两、三个M就够了,对吧?所以能够处理文字的计算机是很低档的,如果只能够处理文字的计算机是非常低档的,不需要什么元件,也不需要什么运算的力量,就说不需要多聪明;但是一个用图形来处理的,比如说有几十万个图形要来处理,要让它流畅起来的计算机,是需要有很大的内存的,对吧?你需要很大的运算的东西,而且它的信息量有N多个G,它需要N多个G的信息量才能够处理这些信息?那么对于孩子来讲,就是说言语它代表的是一种概念,不是实物,尤其是文字,它代表了一种概念。
比如我们说房子,文字本身不是房子,但是它却在指代一种抽象的房子的定义对吧?那么一个孩子越早使用言语,就是他大脑需要运行的这个能量或者他要学习到的字是越来越少,他只会变得不那么聪明,对吧?假如这个孩子越早使用文字,使用语言和文字来处理全部的信息,那么实际上他只需要放到很低档次就可以了,他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运算和记忆,也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联想,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在三岁以前还得维持一种大自然赋给他的这种直觉的和图形的,这种思考方式或者是联想方式呢,那么孩子的整个大脑它是处在高度的这个运算,并且发展着一种能力的,当然这个简单的比喻虽然不是很恰当,但是大家想一想原理是一样的。
同样的我在书里面也谈到了一个故事,就是说,当人类拥有货币以后呢,明显看出来交易就变得简单,但是如果没有货币以前呢,我们的交易是很复杂的,对孩子来讲言语、文字就像是货币,如果那么早就拥有了一个概念,货币概念就是价值概念,那实际上我在学习方面反而是投入更少,当然这些解释或者这些比喻是希望家长去领悟,就说为什么孩子过早地去学字可能是不好的,但不是说都不好,因为自在的认字这是孩子记忆的一个能力,这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买识字卡片去逼迫孩子认字,或者像有些学校、幼儿园天天逼着孩子认五个单词,那这样的做法可能不太好,但是不见得不好。就是可能在一个科学发展来看可能是不好的。
因为刚才我已经谈到了,就是说一个孩子他是一个自然的生命,所以他首先出生的时候是运用的自然的信息采集方法,也就是说直觉体系或者是图像体系,由于他没有一个所谓的概念,所以他的记忆里都是针对每一个个体信息来记忆的,所以这个时候他的整个大脑都在活动。
回复该发言
三岁以前教孩子认字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网易亲子:您这本书里我也看了,就是谈到一个儿童发育的时候,谈到了儿童识字的问题。
李子勋:对
网易亲子: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家长交流的时候也都会说,有家长会说哎呀,我们家孩子才两岁,认了很多字,另外一个家长说,那我们家都四、五岁了,才认几个字。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人的识字过程是什么原理?
李子勋:OK,实际上就是我经常用这样的一个故事来比喻我们的认字,就是我们都知道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时候,文字的信息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一个十万字的书或者几十万字的书,可能就两、三个M就够了,对吧?所以能够处理文字的计算机是很低档的,如果只能够处理文字的计算机是非常低档的,不需要什么元件,也不需要什么运算的力量,就说不需要多聪明;但是一个用图形来处理的,比如说有几十万个图形要来处理,要让它流畅起来的计算机,是需要有很大的内存的,对吧?你需要很大的运算的东西,而且它的信息量有N多个G,它需要N多个G的信息量才能够处理这些信息?那么对于孩子来讲,就是说言语它代表的是一种概念,不是实物,尤其是文字,它代表了一种概念。
比如我们说房子,文字本身不是房子,但是它却在指代一种抽象的房子的定义对吧?那么一个孩子越早使用言语,就是他大脑需要运行的这个能量或者他要学习到的字是越来越少,他只会变得不那么聪明,对吧?假如这个孩子越早使用文字,使用语言和文字来处理全部的信息,那么实际上他只需要放到很低档次就可以了,他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运算和记忆,也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联想,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在三岁以前还得维持一种大自然赋给他的这种直觉的和图形的,这种思考方式或者是联想方式呢,那么孩子的整个大脑它是处在高度的这个运算,并且发展着一种能力的,当然这个简单的比喻虽然不是很恰当,但是大家想一想原理是一样的。
同样的我在书里面也谈到了一个故事,就是说,当人类拥有货币以后呢,明显看出来交易就变得简单,但是如果没有货币以前呢,我们的交易是很复杂的,对孩子来讲言语、文字就像是货币,如果那么早就拥有了一个概念,货币概念就是价值概念,那实际上我在学习方面反而是投入更少,当然这些解释或者这些比喻是希望家长去领悟,就说为什么孩子过早地去学字可能是不好的,但不是说都不好,因为自在的认字这是孩子记忆的一个能力,这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买识字卡片去逼迫孩子认字,或者像有些学校、幼儿园天天逼着孩子认五个单词,那这样的做法可能不太好,但是不见得不好。就是可能在一个科学发展来看可能是不好的。
因为刚才我已经谈到了,就是说一个孩子他是一个自然的生命,所以他首先出生的时候是运用的自然的信息采集方法,也就是说直觉体系或者是图像体系,由于他没有一个所谓的概念,所以他的记忆里都是针对每一个个体信息来记忆的,所以这个时候他的整个大脑都在活动。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李子勋:认150个字才能进小学只能让中国没有人才
虫族2011-09-08 20:04:13 发表
我们知道大脑活动得越多,他的智力能力就是智慧就越高,对吧,所以对三岁以前的孩子呢要保留孩子的那种知觉模式,尽可能地妈妈、爸爸要放弃一些成熟的人,成年人的交流方式去退行到儿童的那种以感觉、直觉为中心的交流方式,不是一个言语的,而是一个行为的和感觉的,或者情绪的一个交流了。那么这就可以保证孩子可以更多地停留在一个大自然的这样的一个知觉体系里面,而这个知觉体系是很丰富的。
那么甚至我还建议父母就说可以维持一个孩子对自然的喜爱,来保证他在成年的时候还继续拥有孩子看世界的那种感受,那么这样的人往往比较天真,比较儿童,比较儿童气,就是兴趣广泛等等等等,但是有一点,就是有一天他想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时候,由于他可以从那些自然的里面采集要素,那么他就有可能去丰满和发展人类文化。如果一个孩子在两岁就完全丧失了一个对自然的这样一个信息采集的能力,那么他长大以后他不可能去创造和发展人类文化,因为人类文化总是在慢慢地解读更多的自然和以仿生的方式去发展的科学,就是这样才会让科学进步,对吧。但如果一个孩子很早就丧失了这个能力,他就不再成为一个对科技发展和人类未来有更大贡献的人,当然我这样的说法不能说是绝对化的,因为的确有些天才儿童,他从小就会说话,从小就会认字,但是并不丧失他的智慧,是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他的自然知觉也是饱满的,所以他人就很强。
有些特殊记忆的孩子来讲,对语言的记忆非常敏感,像这样都是一些语言天才,可以成为外交家,这个不受到这样的一个说法的影响,所以爸爸妈妈要自己去观察。我只是建议不要过早地去让他认字,而不反对他说话,这是两回事。因为说话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一个替代物,没有一个文字,就像没有钱币,我们虽然知道有一个价值,但我们不知道钱币的时候,没有钱币做替代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还是在动脑筋的,对吧?所以就认字这个过程应该是暂缓。
要认150个字才能进小学的做法只能让中国永远没有人才
网易亲子:那是不是三岁以后就可以教他识字了?
李子勋:原则上讲应该是六岁半他上学的时候开始教他认字,这个在北欧,在欧洲和在北美都是这样,孩子上学了开始学拼音字母,才学ABCD,在上学前是不会教的。这个好不好我也不敢说,但是我个人是主张这种方法,就是说让学校去教孩子认字,而不是家长教,也不是社会办班去教。实际上我前年在这个《心理访谈》一共我们做了十一个神童,无一例外这些神童都是识字非常早的,有一个,有好多孩子是五岁就能够背诵《唐诗三百首》,但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是例外的,在十四岁以后智力有明显的倒退,没有一个孩子读完了高中,就是所以这些神童都是爸爸妈妈放弃了工作,尤其是父亲,放弃工作从小教他数理化,教他数学和语文,教他,小时候他还会写诗,作词,但是到了十七、八岁以后,他们退行得非常厉害。这就是说,当时我在那儿就在《心理访谈》就提到了,就说过早地去启蒙这些理性的和语言的结构实际上是让这个儿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而不是,那只是家长短时间的爽,觉得你的孩子比别人认字多。
所以我在《心理访谈》还曾经呼吁,就是说小学入学不允许考字,就说别说要认识一百五十个字才能够进小学,我说这个做法只会让中国人永远没有人才。
李子勋:我们发现所有世界的人才都是在奇特的一个教育方式,就是不普通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因为中国的孩子总是用普通化的,普通式的一个教育的话,我们要为未来着想。因为首先中国在经济上,在政治上,都开始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缺少的是人才,就是跨世纪的这种,带有跨世纪智慧的这些人才,中国是很少的。
回复该发言
那么甚至我还建议父母就说可以维持一个孩子对自然的喜爱,来保证他在成年的时候还继续拥有孩子看世界的那种感受,那么这样的人往往比较天真,比较儿童,比较儿童气,就是兴趣广泛等等等等,但是有一点,就是有一天他想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时候,由于他可以从那些自然的里面采集要素,那么他就有可能去丰满和发展人类文化。如果一个孩子在两岁就完全丧失了一个对自然的这样一个信息采集的能力,那么他长大以后他不可能去创造和发展人类文化,因为人类文化总是在慢慢地解读更多的自然和以仿生的方式去发展的科学,就是这样才会让科学进步,对吧。但如果一个孩子很早就丧失了这个能力,他就不再成为一个对科技发展和人类未来有更大贡献的人,当然我这样的说法不能说是绝对化的,因为的确有些天才儿童,他从小就会说话,从小就会认字,但是并不丧失他的智慧,是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他的自然知觉也是饱满的,所以他人就很强。
有些特殊记忆的孩子来讲,对语言的记忆非常敏感,像这样都是一些语言天才,可以成为外交家,这个不受到这样的一个说法的影响,所以爸爸妈妈要自己去观察。我只是建议不要过早地去让他认字,而不反对他说话,这是两回事。因为说话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一个替代物,没有一个文字,就像没有钱币,我们虽然知道有一个价值,但我们不知道钱币的时候,没有钱币做替代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还是在动脑筋的,对吧?所以就认字这个过程应该是暂缓。
要认150个字才能进小学的做法只能让中国永远没有人才
网易亲子:那是不是三岁以后就可以教他识字了?
李子勋:原则上讲应该是六岁半他上学的时候开始教他认字,这个在北欧,在欧洲和在北美都是这样,孩子上学了开始学拼音字母,才学ABCD,在上学前是不会教的。这个好不好我也不敢说,但是我个人是主张这种方法,就是说让学校去教孩子认字,而不是家长教,也不是社会办班去教。实际上我前年在这个《心理访谈》一共我们做了十一个神童,无一例外这些神童都是识字非常早的,有一个,有好多孩子是五岁就能够背诵《唐诗三百首》,但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是例外的,在十四岁以后智力有明显的倒退,没有一个孩子读完了高中,就是所以这些神童都是爸爸妈妈放弃了工作,尤其是父亲,放弃工作从小教他数理化,教他数学和语文,教他,小时候他还会写诗,作词,但是到了十七、八岁以后,他们退行得非常厉害。这就是说,当时我在那儿就在《心理访谈》就提到了,就说过早地去启蒙这些理性的和语言的结构实际上是让这个儿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而不是,那只是家长短时间的爽,觉得你的孩子比别人认字多。
所以我在《心理访谈》还曾经呼吁,就是说小学入学不允许考字,就说别说要认识一百五十个字才能够进小学,我说这个做法只会让中国人永远没有人才。
李子勋:我们发现所有世界的人才都是在奇特的一个教育方式,就是不普通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因为中国的孩子总是用普通化的,普通式的一个教育的话,我们要为未来着想。因为首先中国在经济上,在政治上,都开始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缺少的是人才,就是跨世纪的这种,带有跨世纪智慧的这些人才,中国是很少的。
回复该发言
6 回复:李子勋:认150个字才能进小学只能让中国没有人才
虫族2011-09-08 20:04:13 发表
所以我一直在考虑小学的教育和中学的教育都实际上在教材上,实际上是要做出更大的,给孩子留下更多的空间,但这些没在这本书当中提,这些都是我对未来教育里面的很多思考吧。
网易亲子:其实我们现在的幼升小,您可能也知道。
李子勋:知道,对。
网易亲子:考很难的那个试题,然后脑筋急转弯。
李子勋:差不多要考四则混合运算了。
网易亲子:那天我们同事在那儿讨论它的很多题,就像脑筋急转弯一样的,就觉得…
李子勋:实际上这样做的话可能使全民的智慧的水平会下降,而变成机器人的水平会增高,就是从小就机械的、条件式的,命令式的,标准化的生活,这种生活对孩子的智慧发展来讲,没有帮助。往往是看起来美,就是说在学校你的孩子能运算了,能认字了,看起来美,但是说实话,前几年读了一本《白痴与天才》,美国人写的,他统计了世界上上百个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没有谁在小时候是优秀的,没有一个人,也很少有名牌大学毕业的。
如果孩子三岁前没有接受更多的环境刺激,不可能聪明
网易亲子:您在书里面还提到了右脑的发育比左脑重要。
李子勋:对。
网易亲子:这个东西其实也很让家长关心,他们很关心这个。
李子勋:其实这个不是我的观点,这个在很多年前我们科学已经说过,我们要让左脑发展的慢一点,其实在解剖学你知道,我们概念上的左脑主要是指皮层,就是可以抽象,有抽象逻辑,有判断有推理的这个功能的大脑结构。实际上我们知道整个脑沟回,左半球和右半球形成的都是一个跟自然贴近的这个知觉体系的功能,左脑除了我们言语中枢以外,真正搭乘我们理性思维的那个大脑,实际上只有薄薄的一层,就是覆盖在左右脑上面的一层膜,就是脑沟回,脑的沟回上,你看神经图,沟回上有一个薄薄的一个膜,这个膜就是像我们现在人类有多厚呢?就是五分钱的硬币,中国的这个五分钱硬币,大概是两、三个毫米,两个毫米,甚至比两个毫米还要薄一点,这一层覆盖在沟回前的膜其实它是我们称为的左脑功能。但是这片膜能够起多大的智慧呢?所以呢,而且我们都知道实际上我们的理解,我们的综合能力,我们的情绪,我们的艺术的知觉和感觉,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右脑功能,它右脑功能不仅仅指右脑,而是指我们的大脑脑沟回的这个部分。
所以事实上人类很大的智慧,我们的左脑的功能可以认识字,我们能够读出来,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字堆积在一块是什么意思,那需要右脑来理解和归纳。我们的创造力都是右脑的功能。所以呢,过去我们可能认为理性,左脑代表着理性,所以理性创造了现代科技的一切,所以每个父母都急切的发展孩子的理性。但是现在我们的确看到了,科技是一个双刃剑,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很可怕,所以呢,我们也发现如果从小就发展左脑的孩子,往往他的智商并不高,或者说他的情绪管理,情绪、情商也不高,生存能力很差,并且他的智慧也不是一个大智慧,所以我们就觉得,至少我认为必须有右脑饱满,左脑才会快速的发展。从神经生理学来讲,七岁,孩子七岁他的这片膜才开始生长,也就是说七岁的孩子才开始产生了叫逻辑的,理性的思考能力。
为什么七岁以后的孩子学1+1=2就容易了,而五岁的孩子就很困难呢?是因为他的这个功能还没有形成,而右脑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有这个功能,它就开始接触大的信息,所以不要那么快的去发展左脑,因为中国有一句话,有一个谚语叫“揠苗助长”对吧?其实这里面就用得很恰当,就说我们越想发展左脑,实际上左脑产生的成果反而是越小,而不是越大,所以一定是要适时,对儿童智力发展来讲一定要分阶段,什么阶段刺激什么,什么阶段刺激什么,怎么刺激这是重要的。
回复该发言
网易亲子:其实我们现在的幼升小,您可能也知道。
李子勋:知道,对。
网易亲子:考很难的那个试题,然后脑筋急转弯。
李子勋:差不多要考四则混合运算了。
网易亲子:那天我们同事在那儿讨论它的很多题,就像脑筋急转弯一样的,就觉得…
李子勋:实际上这样做的话可能使全民的智慧的水平会下降,而变成机器人的水平会增高,就是从小就机械的、条件式的,命令式的,标准化的生活,这种生活对孩子的智慧发展来讲,没有帮助。往往是看起来美,就是说在学校你的孩子能运算了,能认字了,看起来美,但是说实话,前几年读了一本《白痴与天才》,美国人写的,他统计了世界上上百个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没有谁在小时候是优秀的,没有一个人,也很少有名牌大学毕业的。
如果孩子三岁前没有接受更多的环境刺激,不可能聪明
网易亲子:您在书里面还提到了右脑的发育比左脑重要。
李子勋:对。
网易亲子:这个东西其实也很让家长关心,他们很关心这个。
李子勋:其实这个不是我的观点,这个在很多年前我们科学已经说过,我们要让左脑发展的慢一点,其实在解剖学你知道,我们概念上的左脑主要是指皮层,就是可以抽象,有抽象逻辑,有判断有推理的这个功能的大脑结构。实际上我们知道整个脑沟回,左半球和右半球形成的都是一个跟自然贴近的这个知觉体系的功能,左脑除了我们言语中枢以外,真正搭乘我们理性思维的那个大脑,实际上只有薄薄的一层,就是覆盖在左右脑上面的一层膜,就是脑沟回,脑的沟回上,你看神经图,沟回上有一个薄薄的一个膜,这个膜就是像我们现在人类有多厚呢?就是五分钱的硬币,中国的这个五分钱硬币,大概是两、三个毫米,两个毫米,甚至比两个毫米还要薄一点,这一层覆盖在沟回前的膜其实它是我们称为的左脑功能。但是这片膜能够起多大的智慧呢?所以呢,而且我们都知道实际上我们的理解,我们的综合能力,我们的情绪,我们的艺术的知觉和感觉,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右脑功能,它右脑功能不仅仅指右脑,而是指我们的大脑脑沟回的这个部分。
所以事实上人类很大的智慧,我们的左脑的功能可以认识字,我们能够读出来,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字堆积在一块是什么意思,那需要右脑来理解和归纳。我们的创造力都是右脑的功能。所以呢,过去我们可能认为理性,左脑代表着理性,所以理性创造了现代科技的一切,所以每个父母都急切的发展孩子的理性。但是现在我们的确看到了,科技是一个双刃剑,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很可怕,所以呢,我们也发现如果从小就发展左脑的孩子,往往他的智商并不高,或者说他的情绪管理,情绪、情商也不高,生存能力很差,并且他的智慧也不是一个大智慧,所以我们就觉得,至少我认为必须有右脑饱满,左脑才会快速的发展。从神经生理学来讲,七岁,孩子七岁他的这片膜才开始生长,也就是说七岁的孩子才开始产生了叫逻辑的,理性的思考能力。
为什么七岁以后的孩子学1+1=2就容易了,而五岁的孩子就很困难呢?是因为他的这个功能还没有形成,而右脑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有这个功能,它就开始接触大的信息,所以不要那么快的去发展左脑,因为中国有一句话,有一个谚语叫“揠苗助长”对吧?其实这里面就用得很恰当,就说我们越想发展左脑,实际上左脑产生的成果反而是越小,而不是越大,所以一定是要适时,对儿童智力发展来讲一定要分阶段,什么阶段刺激什么,什么阶段刺激什么,怎么刺激这是重要的。
回复该发言
7 回复:李子勋:认150个字才能进小学只能让中国没有人才
虫族2011-09-08 20:04:13 发表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他的初始状态非常高,那么他以后发展的就会非常的饱满;如果他初始什么都没有,就嗅到几个味道,就是看到的就是屋檐下,宝宝和妈妈,然后他听到的是简单的人类音乐的重复,尤其是儿歌,再加上不是那么精准的乐器,那么好,我觉得三个月,三年以内如果他接受的刺激都是这些的话,这个人不可能是聪明的,因为他完全没有开发,他的智力完全没被唤醒,所以说小时候饱满的,就是说在什么阶段接受什么样的刺激,这一定是父母要思考的,过了这个阶段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就说你要花很大的劲儿。
我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说,我小时候在四川,没吃过酸奶,第一次来北京吃酸奶的时候我就呕吐了,因为我实在不能接受这个味道,然后就花了很长的时间,大概在北京来了一年半,我终于可以喝酸奶了。那么也就是说我在一个成年的时候要接受一个味觉是很难的,但是如果我在刚出生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时候,妈妈就给我尝过酸奶,那我对酸奶的接受是很容易的,我不需要花一年多去适应它,一提就会想到,如果这个信息我们在幼年曾被刺激过,成年以后我们重新去学习这个信息就变得易如反掌,这就是为什么说要早年多刺激的原因。
小学分数不重要,而是要让孩子爱上学习
网易亲子:您书中说小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初中也不是为了获取知识。
李子勋:对。
这是我的观点,但我这个观点不要替代别人的观点,是因为我觉得一个孩子看着星星就起来,然后看着月亮回家,六年啊,六年啊,背着十斤重的书包就是为了那一点四则混合运算,他放弃了他在成长中巨大的任务,因为一个孩子这六年要发展起来,有巨大的任务要完成,但是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一个叫简单科学的重复学习里面,抄字手都抄出茧子来了,练作业,多可怜哪,这些孩子连左脑都没有开发,他们就必须得应付重复的写字和重复的运算,但是这六年下来他们学到了什么?这点知识说实话你就是不读书,你不上学,在十岁的时候,花两个星期就可以把他教会的,是因为十岁的时候他理性思维已经很强了,所以就是说,其实整个小学来讲,要建立孩子什么呢?就是对知识的渴望,求知欲要旺盛,而且要喜欢学习这个行为,记住不是效果,不是成绩,而是他要喜欢学习这个行为,要喜欢去学校,热爱老师,爱老师,同时喜欢跟同年龄的人,同龄的孩子在一块游玩,建立友情,这是小学要基本发展的任务,包括情绪管理和学会规则,对吧,这是在整个小学来讲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拿到一个什么分数,而是要养成一个爱学习,喜欢、求知欲旺盛的孩子。
所以家长在这个方面,我在上面谈到怎么让孩子喜欢学习,就是针对这一点,比如说我们总是过多的挫败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因为在任何事情都不批评孩子,唯一学习的时候孩子挨骂是最多的,但是对儿童来讲,他还没有那么强的价值导向,如果做一件事情他总是挨骂,这件事情他的动力减弱而不是增强。
当然了,在应试的这个范围下,分数好也是重要的,所以我提出这个观念,只是为了缓冲爸爸妈妈的焦虑,如果孩子学习不怎么好,但孩子总是能够独立钻研,那么这个孩子未来的动力和发展一定比那些死背书,成绩好的人强。
事实上你看看现在中国著名的那些男性们,什么马云啊,张朝阳啊,什么丁磊啊,什么那个房地产的叫什么了?个个儿都是小时候学习不怎么样的,也没考上名牌大学,要说上名牌大学都是有了钱,跑到北大、清华去镀金,做一个MBA,或者做一个EMBA对吧,你就会知道就是说,孩子他重心如果完全在应付分数上,如果他小时候把全部力量都应付在一个成绩的分数上,看起来美,但实际上这个孩子他丧失了未来的动力。
回复该发言
我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说,我小时候在四川,没吃过酸奶,第一次来北京吃酸奶的时候我就呕吐了,因为我实在不能接受这个味道,然后就花了很长的时间,大概在北京来了一年半,我终于可以喝酸奶了。那么也就是说我在一个成年的时候要接受一个味觉是很难的,但是如果我在刚出生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时候,妈妈就给我尝过酸奶,那我对酸奶的接受是很容易的,我不需要花一年多去适应它,一提就会想到,如果这个信息我们在幼年曾被刺激过,成年以后我们重新去学习这个信息就变得易如反掌,这就是为什么说要早年多刺激的原因。
小学分数不重要,而是要让孩子爱上学习
网易亲子:您书中说小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初中也不是为了获取知识。
李子勋:对。
这是我的观点,但我这个观点不要替代别人的观点,是因为我觉得一个孩子看着星星就起来,然后看着月亮回家,六年啊,六年啊,背着十斤重的书包就是为了那一点四则混合运算,他放弃了他在成长中巨大的任务,因为一个孩子这六年要发展起来,有巨大的任务要完成,但是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一个叫简单科学的重复学习里面,抄字手都抄出茧子来了,练作业,多可怜哪,这些孩子连左脑都没有开发,他们就必须得应付重复的写字和重复的运算,但是这六年下来他们学到了什么?这点知识说实话你就是不读书,你不上学,在十岁的时候,花两个星期就可以把他教会的,是因为十岁的时候他理性思维已经很强了,所以就是说,其实整个小学来讲,要建立孩子什么呢?就是对知识的渴望,求知欲要旺盛,而且要喜欢学习这个行为,记住不是效果,不是成绩,而是他要喜欢学习这个行为,要喜欢去学校,热爱老师,爱老师,同时喜欢跟同年龄的人,同龄的孩子在一块游玩,建立友情,这是小学要基本发展的任务,包括情绪管理和学会规则,对吧,这是在整个小学来讲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拿到一个什么分数,而是要养成一个爱学习,喜欢、求知欲旺盛的孩子。
所以家长在这个方面,我在上面谈到怎么让孩子喜欢学习,就是针对这一点,比如说我们总是过多的挫败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因为在任何事情都不批评孩子,唯一学习的时候孩子挨骂是最多的,但是对儿童来讲,他还没有那么强的价值导向,如果做一件事情他总是挨骂,这件事情他的动力减弱而不是增强。
当然了,在应试的这个范围下,分数好也是重要的,所以我提出这个观念,只是为了缓冲爸爸妈妈的焦虑,如果孩子学习不怎么好,但孩子总是能够独立钻研,那么这个孩子未来的动力和发展一定比那些死背书,成绩好的人强。
事实上你看看现在中国著名的那些男性们,什么马云啊,张朝阳啊,什么丁磊啊,什么那个房地产的叫什么了?个个儿都是小时候学习不怎么样的,也没考上名牌大学,要说上名牌大学都是有了钱,跑到北大、清华去镀金,做一个MBA,或者做一个EMBA对吧,你就会知道就是说,孩子他重心如果完全在应付分数上,如果他小时候把全部力量都应付在一个成绩的分数上,看起来美,但实际上这个孩子他丧失了未来的动力。
回复该发言
8 回复:李子勋:认150个字才能进小学只能让中国没有人才
共有8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