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软科技学院”发出的2011年“新生录取通知书”左下方有一处加了红色边框、类似印章的红色印刷文字:“本校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北京市教委批准的全日制高校”。实习生方磊摄

“北软科技学院”的校门口没有学校名称的招牌,相关的广告挂在学生宿舍楼的墙外。本报记者来扬摄
中国青年报报道:进入9月,各地高校纷纷开学,大学新生陆续走进校园,开启一段崭新的求学历程。但对河北籍学生马骁栋(化名)来说,发生在半个多月前的报到经历有些灰色。
录取马骁栋的“北软科技学院”被证实是一所未在北京市教委注册,不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大学”。马骁栋和他父母的报到之行,最终变成了“北软科技学院一日游”,一家人只在学校宿舍里住了一晚,就办理了退学手续回家。
“我再也不去那个学校了,彻底被欺骗了。”马骁栋说。
班主任推荐“北软”招生人员
据马骁栋回忆,今年4月13日,一个自称来自“北软科技学院”的老师来到他所在的班级做招生宣传。当时,马骁栋和其他高三同学正在紧张备考。
“孩子回到家后对我们说,班主任推荐了一个大学招生的工作人员。我们看到宣传单上写着,北软科技学院是中央民族大学的下属学院,感觉挺不错,就动了心想让孩子选这个学校。”马骁栋的父亲马先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无独有偶,今年5月,山东籍学生徐杰磊(化名)也拿到了由高中班主任发放的“北软科技学院”的招生宣传册。
“宣传册上说,‘北软科技学院’是北京自修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合办的,毕业后能拿到中央民族大学的文凭。”徐杰磊的父亲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北软科技学院’招生办的一位老师还特意打了一个‘父子’比喻,表示中央民族大学是‘父亲’,北软科技学院是‘儿子’。”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早在今年1月,上述“北软科技学院”负责招生的徐老师就在哈尔滨、长春两地的多家招聘网站上发布“正规本科院校高薪招聘招生教师”的招聘广告,招收“表达能力强、能出差、能吃苦、形象好”的女性,“要求出差进入高中找指定的班主任老师沟通”。
今年6月,高考(微博)成绩和各批次分数线揭晓。马骁栋考得不是很理想,未达到河北省的理科二本录取分数线。在填报志愿时,他和班里的一些同学收到了“北软科技学院”工作人员发来的嘱咐短信。短信的大致内容是,凡是报考北软科技学院的学生,第一志愿都要填写成中央民族大学,并在是否服从调剂一栏上注明不服从调剂。
对此,马先生有了疑问:“一旦考不上中央民族大学怎么办?”
“我担心孩子考不上,因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录取分数要600多分。可是‘北软科技学院’招生办一位老师告诉我,只要在志愿书上的院校调剂一栏中填‘不服从’,在志愿调剂中填‘服从’,就可以通过内部调剂,从中央民族大学自动调剂到‘北软科技学院’。听了他的承诺,我才敢让孩子填志愿。”马先生告诉记者。
宣称学生“在校即在职”、“毕业即就业”
7月27日,马骁栋收到“北软科技学院”发出的“新生录取通知书”。随通知书一并寄来的,还有一份关于“北软科技学院”的宣传材料和“致家长一封信”。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