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剑飞
曹剑飞,统计学、经济学双硕士,农银汇理投资部总经理,具有8年证券、基金从业经历。历任长江证券证券投资总部分析师,泰信基金研究部、华宝兴业基金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华宝兴业先进成长基金经理助理。2008年8月起,担任农银汇理行业成长基金经理,2010年9月起任农银汇理大盘蓝筹基金经理。
今年伊始,曹剑飞即担任农银汇理投研部总经理一职,他对于投资方法转型的思索同样也贯穿到了对于投资部门的管理布局之中。
“我希望和大家一道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建立一种机制让大家能畅所欲言,充分讨论,由此来探讨中长期的投资理念,共同把投资做好。”曹剑飞表达了这样的管理思路。
为了促进这种氛围的形成,曹剑飞今年以来在公司投资部推动了一些制度改革。一是建立“投资部会议制度”,每周举行一次,遇上重大事件会临时召开。曹剑飞要求投资部的全体成员,包括基金经理及助理均要参加,这样留出一段时间来专心探讨一些大的方向问题。按照这一制度,与会的基金助理们均有详细分工,分别覆盖上、中、下游行业,他们将就一周来各自领域中的重要信息和趋势择要点评;债券基金经理也从债券角度来阐述市场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投资部成员进一步讨论投资中需要采取的措施。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准确地把握宏观、政策和行业趋势,防止在大的方向上偏离过多。但我们不会谈到个股。”曹剑飞表示。
对于个股的讨论和研究,则落实到已有的投研联席会议和晨会制上。例如,在投研联席会议上,按照从宏观到行业的分类,每个研究员对各自领域的动态情况进行阐述,曹剑飞会鼓励基金经理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研究员们相互辩论,以此信息共享和纠正偏颇之处。对于重点个股,则召开重点公司的讨论会,由相关行业研究员主讲,请基金经理来参加,有时候也会邀请外部券商的行业研究员一起讨论。
农银汇理基金在投研方面“精细化耕作”的努力,或许缘于公司团队对于“转型”的内在共识和紧迫之感。对此,曹剑飞的看法是,“我们都希望,以后少考虑行业轮动,更多自下而上地去思考,接下来是反复验证,坚定持有,耐心等待。”他同时表示,在充分的讨论之后,最终的投资决策还是由基金经理自主决定,鼓励不同的投资风格并存。投资部目前正在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如果坚持得好,就能够帮助农银汇理基金在转型的过程中比别人“稍微快一点”。
“你有没有看过一位业内大佬近期写的文章?”访谈开始没多久,曹剑飞便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他看来,这篇洋洋洒洒万字长言的文章,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未来几年是巴菲特式投资大行其道的时期,自下而上选股的时代已经到来。
曹剑飞是这一观点的拥护者。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日渐明显的趋势。现在,基金业同行之间交流时,聊得比较多的都是个股,而不再如以往一样,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看好哪些行业”。他认为,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是过去十年投资大幅扩张,周期性的投资品行业继续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二是A股市场的自由流通市值已经很高,再期待整体性的指数上涨行情比较困难,因此结构性的机会更加突出。
“2007年和2009年是行业轮动行情,2010年其实已经是选股行情。”曹剑飞这样回溯。随着他对于这一趋势的敏锐感知,在基金管理上,曹剑飞的投资思路开始发生变化。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