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证综指再次跌破2500点。4天前,上证综指跌破2500点时,沪深两市一泻千里,总市值较上一交易日蒸发5200亿元。9月5日暴跌隔天,市场成交量极度萎缩,两市成交只有947亿元,创下自2010年7月5日以来的最小成交量。
记者采访发现,公募基金是这轮杀跌的“主力军”。9月以来,曾经强势上涨的基金重仓股,仿佛在一夜间突然掉入“组团杀跌”阵营,股价下跌超过20%,成为暴跌重灾区。就在进入9月6个交易日,水泥、房地产、煤炭等基金重仓行业,累计出逃资金近百亿元。
基金减仓、撤退
自8月29日至9月5日,上海股票型基金经理陈涛(化名)就忙着将自己管理的基金仓位降下来。“6天抛出了8%左右的筹码”,目前持仓不到75%,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早在8月中旬,陈涛就在减仓和硬扛之间犹豫不决。但8月29日,有关保证金存款的消息,促使他最终作出减仓的决定。该消息称央行以非公开通知的形式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需缴纳准备金的存款口径,市场认为大约9000亿元的资金将被冻结。
“市场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暴跌。”这是陈涛听到这消息的第一反应。陈涛说,8月中旬市场反弹,是市场预期紧缩政策会放松。但“保证金存款的消息,暗示政策不但没有放松迹象,反而还在加码收紧。这使得市场陷入悲观和恐慌之中”。
跟陈涛一样加入卖出行列的,还有其他一些公募基金经理。来自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杨峰(化名)就是一个代表。
8月底,杨峰就在公司投研内部公布其9月的策略为“减仓、撤退”。理由就是经济下滑、上市公司增速低于预期、货币政策还在收紧,整个市场的估值还会下移。因此,他给基金经理下的指令是,“动作要快,只要能卖出去的,就赶紧卖出去。”
作为投资总监,杨峰自己管理的两只规模约70亿元的基金,减仓尤为迅猛,“减仓幅度接近15%,抛出了10.5亿元左右的股票筹码”,目前仓位只有70%,处于行业中下水平。但杨峰称,市场还会向下探底,他们9月的减持行动,还将继续。
陈涛和杨峰的抛盘,只是公募基金杀跌的冰山一角。自8月底开始,以水泥、煤炭、有色等行业为主的基金重仓股,都出现崩盘式的暴跌,更全面地暴露了当前公募基金多杀多出货的现象。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