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互联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你该如何做抉择呢?“看评价做决定”是很多网民的选择。多个互联网调查机构的统计也显示,超过85%的人在实施网络购买行为时,会先参考评价,超过80%的人在网购时会受用户评价影响。
但是,这些评价的可信度高吗?传言的“差评被修改”是真实的吗? TechWeb历时一月时间对电商网站的用户评价进行了调查采访,请关注TechWeb的系列报道。
差评变好评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小桔(化名)是上海静安区的一位26岁的女生,一直热衷网购,是各家电子商务网站的常客,今年7月份她在京东商城为男友买了一款飞科牌剃须刀,价格在30元左右,从下单到验货,一共五天时间,小桔戏称这是“史上最漫长的网购”。自此之后,她就再没上过京东,就其根本原因,小桔直言,“剃须刀很难用,男朋友说根本刮不掉胡子,自己当时给的差评一个星期后神奇的变成好评,于是,果断放弃京东”。
在给所购商品做评价的时候,小桔选择了差评。
“本来买了不好用的东西就已经很生气了,还想再去看看是否还有人跟我一样买到不好用的东西,结果看到自己的评价竟然也被修改就更气了,打电话到京东客服,它们给我的答复是客服操作失误”。小桔称。

(图注:评论未变,但是原来的差评已经被修改)
在采访过程中,小桔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其实京东就像一个大淘宝店,也是不接受中评和差评的”。
“评价门”绝非个案
小桔被修改信用评价,到底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根据TechWeb的调查:这绝非偶然。过去一个月,TechWeb已经联系上了不少于10名消费者,整理他们的情况你会发现:
他们的评价都曾不同程度地被修改。
涉及的网站包括京东、凡客、当当、淘宝等国内一线电商网站
产品包括电子产品、食品、服装等。
这些用户分别来自北京、陕西、上海、杭州。
时间最早的是去年年初,最晚到今年8月。
对于评价被修改,大多数用户都表示了强烈的愤怒,但是大多数却并没有选择投诉,而只是选择在网络或者微博上发布。北京的吕女士和陕西的宋先生选择了向当事商城投诉,投诉电话在被不断推皮球之后,最后由客服主管给出一个“误操作”的解释就不了了之了。
电商潜规则
一位业内人士向TechWeb透露:修改评论并非现在才出现的情况。在业内也算是一个潜规则,如果朔源的话最早应该发生淘宝在淘宝店小二身上。
“但那是C2C网站,商家众多。利益也复杂,所以比较难控制。但B2C不同,商品的采供销都是自己做,评价也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依然出现修改评价的情况,那只能解释这是商家的主观行为了。”该业内人士认为。
TechWeb专门采访了多家商务网站,他们都明确表示:商家没有修改用户评价的权力,即使有问题也只能协商解决。
但事实是什么样的呢?
一位电商员工向TechWeb讲述了电商企业的内部操作流程。
TechWeb:电商网站允许修改用户评价吗?
答:按照规定,任何员工都不被允许修改用户的评价。在电商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规定一直被严格遵守着。不过随着电商热的到来,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
TechWeb:什么情况会修改用户评论的情况?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