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宏大影像下对灵魂的深刻思考
1 《浮士德》:宏大影像下对灵魂的深刻思考
xixi16012011-09-12 02:07:54 发表
《浮士德》剧照。
(文/Menteur)“权力”在人类灵魂世界里是个奇特的存在,它与“饥饿”“性”等人类的本源欲望不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它却由本源欲望促成,然后变得比其他更强大,进而控制人类的灵魂,以此来满足更多的本源欲望。这种神秘的循环,足以让所有对宗教、死亡、对灵魂的秘密着迷的艺术家痴狂,但很少有人能像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这样,用四部史诗般的电影巨著完成对“权力”的架构解读。
《浮士德》是“权力的力量”四部曲最后一部,也是唯一不以真实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的一部。前三部《莫洛赫》、《遗忘列宁》和《太阳》分别以希特勒、列宁、日本裕仁天皇为对象,用索科洛夫自己的话说,是“讲述了那些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赌徒,是如何输掉人生中最大的一比赌注。”。至于第四部作品选择一个虚构的人物,与三个真实且是近代的历史人物放在一起,一点都不会让人有跳脱的感觉。“浮士德”是人类虚构的权力史上的典型形象,但他并没有超然在前述三个、或者更多真实的权力者之上。这一点上,“四部曲”的四角关系维持了微妙的平衡。但是对虚构人物的表达,自然又少了许多想象力的局限,视听语言可以更大胆,让《浮士德》又隐隐有着集大成的意思。将四部作品串连起来看,力量对衡此起彼伏,互相牵扯,这才是索科洛夫想要表现的完整作品。
索科洛夫从来都没有在作品中掩饰他对生与死、人类灵魂、宗教思想的迷恋。《浮士德》中,更用他贯来诗意的手法将其对灵魂的思考传达出来。就算不了解故事背景和不能理解索科洛夫的深刻哲学理念的人,也会被影片大胆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色彩所震撼。影片从一开始便是调过色的绿色调,那时候“浮士德”还仅仅陷在自我矛盾中,没有与“魔鬼”并肩而行,因此绿中还带着点鹅黄,带着点暖意。之后每次画面扭曲,那一点鹅黄就渐渐抽离,青绿色、墨绿色,灵魂渐渐冷酷无情,最后“魔鬼”带浮士德到“尸骨之地”时,已经几乎成了黑,那点绿都被抹去了。还有谁能用这样大胆而有诗意的色彩去表达灵魂的流失?尽管从来都有很多人批判索科洛夫影像上浮夸做作,但是这种大胆的想象力实在不是每个能都能做到的,严肃的哲学思考下艺术的疯狂显得更有张力。
作为俄罗斯影坛最重要的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和他的导师塔可夫斯基一样,对长镜头有着特殊的偏爱,以及对演员自然表演的要求。所以这一次,为了再现《浮士德》原著中德国人那种流在血液中的严谨和掩藏在严谨表面下,对灵魂宗教有着偏执爱好的思考,索科洛夫基本选用了德国本土演员饰演主要角色,其中更有柏林、戛纳双料影后汉娜·许古拉的加盟。只不过,科索洛夫个人色彩强烈的电影风格,用飘忽的时间空间感架构起的独特影像和深邃的哲学思考,让演员的表演完全不能成为影片的焦点。
回复该发言
《浮士德》剧照。
(文/Menteur)“权力”在人类灵魂世界里是个奇特的存在,它与“饥饿”“性”等人类的本源欲望不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它却由本源欲望促成,然后变得比其他更强大,进而控制人类的灵魂,以此来满足更多的本源欲望。这种神秘的循环,足以让所有对宗教、死亡、对灵魂的秘密着迷的艺术家痴狂,但很少有人能像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这样,用四部史诗般的电影巨著完成对“权力”的架构解读。
《浮士德》是“权力的力量”四部曲最后一部,也是唯一不以真实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的一部。前三部《莫洛赫》、《遗忘列宁》和《太阳》分别以希特勒、列宁、日本裕仁天皇为对象,用索科洛夫自己的话说,是“讲述了那些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赌徒,是如何输掉人生中最大的一比赌注。”。至于第四部作品选择一个虚构的人物,与三个真实且是近代的历史人物放在一起,一点都不会让人有跳脱的感觉。“浮士德”是人类虚构的权力史上的典型形象,但他并没有超然在前述三个、或者更多真实的权力者之上。这一点上,“四部曲”的四角关系维持了微妙的平衡。但是对虚构人物的表达,自然又少了许多想象力的局限,视听语言可以更大胆,让《浮士德》又隐隐有着集大成的意思。将四部作品串连起来看,力量对衡此起彼伏,互相牵扯,这才是索科洛夫想要表现的完整作品。
索科洛夫从来都没有在作品中掩饰他对生与死、人类灵魂、宗教思想的迷恋。《浮士德》中,更用他贯来诗意的手法将其对灵魂的思考传达出来。就算不了解故事背景和不能理解索科洛夫的深刻哲学理念的人,也会被影片大胆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色彩所震撼。影片从一开始便是调过色的绿色调,那时候“浮士德”还仅仅陷在自我矛盾中,没有与“魔鬼”并肩而行,因此绿中还带着点鹅黄,带着点暖意。之后每次画面扭曲,那一点鹅黄就渐渐抽离,青绿色、墨绿色,灵魂渐渐冷酷无情,最后“魔鬼”带浮士德到“尸骨之地”时,已经几乎成了黑,那点绿都被抹去了。还有谁能用这样大胆而有诗意的色彩去表达灵魂的流失?尽管从来都有很多人批判索科洛夫影像上浮夸做作,但是这种大胆的想象力实在不是每个能都能做到的,严肃的哲学思考下艺术的疯狂显得更有张力。
作为俄罗斯影坛最重要的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和他的导师塔可夫斯基一样,对长镜头有着特殊的偏爱,以及对演员自然表演的要求。所以这一次,为了再现《浮士德》原著中德国人那种流在血液中的严谨和掩藏在严谨表面下,对灵魂宗教有着偏执爱好的思考,索科洛夫基本选用了德国本土演员饰演主要角色,其中更有柏林、戛纳双料影后汉娜·许古拉的加盟。只不过,科索洛夫个人色彩强烈的电影风格,用飘忽的时间空间感架构起的独特影像和深邃的哲学思考,让演员的表演完全不能成为影片的焦点。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