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奈儿(右)和担任纳粹情报官员的丁克莱克男爵
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曾说:“在这个世纪的法国,有三个名字将名垂千古:戴高乐、毕加索和香奈儿。”这两年,可可香奈儿成为影视的热门题材,不论是《香奈儿的秘密情史》(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还是《时尚先锋香奈儿》(Coco avant Chanel),抑或是4个小时的电视电影《香奈儿》(Coco Chanel),都对二战时期香奈儿的生活一掠而过。然而,哈尔沃恩(Hal Vaughan)的新作《与敌共眠:可可香奈儿的秘密战争》(Sleeping With the Enemy:Coco Chanel’s Secret War)却将焦点集中在她这段时期的所作所为上。原本,维希时代香奈儿与小她13岁的德国情报官员冯丁克拉格男爵(Baron Hans Günther von Dincklage)的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此前的多部香奈儿传记大都将此处理为一段单纯的罗曼史,并对其中涉及政治的部分讳莫如深。当过记者和历史纪录片制片人的沃恩却揭露,当时已届中年的香奈儿远不止“与敌共眠”,她还为德国充当间谍,甚至希望利用自己与邱吉尔良好的私人关系,说服他让英国与纳粹德国“划海峡而治”,互不侵犯。
二战被德国占领期间,法国民众大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和冯丁克拉格打得火热的香奈儿却获得纳粹高官的待遇,入住巴黎著名的里兹饭店(Ritz Hotel)。她还在那里宴请巴黎文化界的宠儿让考克多(Jean Cocteau)和俄罗斯裔舞蹈家谢尔盖里法(Serge Lifar)。据《与敌共眠》披露,香奈儿不仅与纳粹军官分享了床,还分享了反犹倾向。她遵守纳粹提出的不录用犹太人的法规(Nazi Aryanization),并反过来希望利用这条法规从犹太富商Wertheimers家族手中夺回香奈儿5号香水的拥有权。1924年,她的时尚事业尚在起步阶段,为了一笔钱将日后梦露睡觉时唯一穿着的“5号”卖给了Wertheimers家族。至于香奈儿的反犹情结究竟从何而来,哈尔沃恩认为,可能上世纪30年代她的工人参与罢工令她刻骨铭心,所以借弃用犹太员工报复;另一方面,围绕着她的朋友中间,也不乏反犹人士,比如她长期的情人威斯敏斯特公爵,以及右翼漫画家Paul Iribe,香奈儿还为后者的杂志提供资金,直到后来他倒毙于她的网球场上。
全书中最令难以置信的,是香奈儿试图充当纳粹的中间人,与英国调停。她曾以Operation Modelhut为代号,两次飞赴马德里,目的是与当地的英国大使馆沟通。不过,由于被当成是德国间谍,英国人并未理会她。然而,当战后香奈儿接受法国当局调查时,她否认自己认识任何党卫军的官员。法国很多与德国军官或士兵有过露水情缘的女性,战后都被拉出去游街或被剃了阴阳头,著名女作家杜拉斯的作品《广岛之恋》中的女主角就曾有过这样的遭遇。然而,香奈儿却因旅居瑞典而躲过了劫难。50年代,她重整旗鼓回归时尚界,新崛起的时尚帝国美利坚毫无保留地拥抱了她的所有作品。然而,她1954年的设计作品被法国媒体集体忽略,1956年的系列被评论为“像一顶戴旧的帽子”——她始终没有得到国人的原谅。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