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的英文缩写BYD现在有了新的解释—Break Your Dream,让你梦想破灭。
这已经不是几年前“成就你的梦想(Build Your Dream)”或者“拿来你的美刀(Bring Your Dollars)”那番乐观情境了。从去年8月份开始,经销商、投资者和员工群体中都有人经历了美梦被戳破的遭遇。最新的伤心事来自于一则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裁员70%的消息。
在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停滞的大环境下,自主品牌表现不佳。比亚迪显然是遇到了巨大的麻烦,才导致曾经被公司创始人王传福引以为傲的人才储备变成了负担。算上此次裁员,比亚迪过去一年里已经两次大规模缩减销售公司人数。在快速发展时期,公司每年都从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招聘数以千计的毕业生,这些年轻人为公司带来了不容辩驳的执行力,帮助比亚迪将销量扩大了5倍。
这次裁员尤为引人注目,是因为人们早就意识到比亚迪存在严重问题,只是看它何时采取类似于断腕保命这一步行动。
在比亚迪内部,裁员来得如此突然,并且员工与公司之间分歧巨大。公司认为这是一次正常的人员岗位调动和组织结构调整,比亚迪新闻发言人李云飞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这是优化调整,不能被称作裁员。而那些在“优化”名单上的员工认为他们是被逼离职。裁员消息令这些员工感到伤心甚至愤怒,原本按部就班的职业生涯失去了方向感,忙碌的生活突然停顿了下来 。
无论是裁员还是优化,两种说法都证明了同一件事—即便是指望凭电动车来改变全球汽车产业,仍然绕不过这个行业最核心的一些基本问题。中国汽车公司喜欢宣扬电动车给它们带来了弯道超越的机会,但要想走上跑道至少得先穿上鞋子。这个比喻在汽车业里指的是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科学地对经销商进行管理,控制渠道扩张节奏,避免出现效率低下的臃肿机构。尽管比亚迪在全球汽车业还只能算是入门级选手,但它的销售体系却已经沾染上通用汽车破产前的那种官僚气。
如果没有这次裁员风波,比亚迪那神秘又庞大的销售体系恐怕仍然会藏在暗处,让人猜不透它是如何创造那些销售奇迹的。比亚迪官方以及近10位仍然在职的员工向我们展示了硬币的两面,这一切还要从8月29日说起。
当天中午,比亚迪深圳坪山园区六角大楼内,一些消息灵通的员工已经开始在办公室、走廊和食堂内私下讨论一场海啸即将到来的消息。此前一批一线销售员工已经被调回公司总部,还有一些同事为了地方车展和日常销售工作仍在出?差。
到了下午,传闻变成了现实。尽管比亚迪至今未向汽车销售公司所有员工发布正式通知,但一些一线销售的员工们在与主管上司的单独谈话中先后得知自己的岗位即将被裁撤掉,他们被告知公司有困难,必须进行调整。下午3点半,网络技术人员通知这些员工向外网发送邮件的权限已经被关闭。
这些员工被告知接下来的一个月不需要打卡上班,选择有三个: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出去找工作;去十一事业部,这是负责整车生产和零部件采购的部门;通过内部招聘,去其它事业部找工作,包括IT事业部、绿色公交以及成立不久的出口贸易事业部等。出去找工作的人需要签署一份协议,主要内容是即便一个月后找不到工作也必须主动辞职,公司照常发放9月份工资。
公司随后在一封群发邮件中提醒说外出找工作要注意安全,如果走内部招聘渠道需要待在公司,准备好简历,以便随时能够联络上他们。被调去十一事业部的员工得等到9月15日后才能提出辞职。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