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樟柯作为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评委会主席亮相。
(文/唐三彩 图、视频/663)从第二部电影《站台》开始贾樟柯已经第七次来到威尼斯了,不过这次的身份从以往参赛参展的导演变成“地平线”单元的主席。当地时间9月3日中午,贾樟柯与“地平线”单元的其他评委一起亮相发布会,介绍了到目前为止“地平线”单元的影片情况以及自己作为主席评价电影的标准。不过作为当代中国导演,尤其是面临国外口碑卓越但国内票房尴尬的导演,贾樟柯从一个影展单元主席的角度来评论中国电影的现状,他认为中国电影的症结就是缺少当代性,而且不应该满足现在市场的繁荣而忽略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的地位。
评价“地平线”单元:年轻导演不用一开始就屈从于电影工业
尽管在11年里面来了7次威尼斯电影节,但作为评委还是第一次,贾樟柯介绍了自己这次工作的重点:10天里要看56部电影,每天至少看4部长片。谈到从参展参赛到评委感受有什么不同时,贾樟柯表示“过去带电影来,把电影公演,和国际媒体交流,其实是一个蛮轻松的工作。因为最重要的制片、制作工作完成之后,它是一个放映,享受首映式的过程。但是这次来了是做评审,因为你要面对50多部电影,这50多部电影是从全世界各地来的,有从南美、有从非洲和亚洲各地、欧洲选来的,很多都是年轻人的作品。作品都非常有创意。所以特别需要评审专心地从里面找到最好的影片来推荐给全世界,所以这份压力还是有的,所以之前也要做很多功课。包括来了之后怎么样和其他四位评委沟通,我们来统一思想,把评审工作顺利地完成。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压力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虽然每天要看平均四个长片,但是还是蛮开心的。的确这一次选的片子非常不同,都很有创意,到目前为止看到的都很享受。”
对于这次“地平线”单元的影片质量,贾樟柯则觉得尽管现在新的媒体不断兴起,但这次在“地平线”单元从目前看到的影片来说,还是觉得电影作为人类寄托情感和思考的媒介依旧有新的可能性。而且贾樟柯表示自己一直觉得电影不仅是表达个人情感的途径也是一种抗争的方法。
当被记者问到这次担任评委面对不同文化的电影需要怎么调整的时候,贾樟柯觉得“任何一个电影,包括我们这次看的很多是15分钟或者是10分钟左右的实验电影,他们的手法都非常创新。这里面除了电影语言的创新之外,都会有一种情感的表达在里面。我觉得不单是华语片,好的电影都应该让观众能捕捉到一种感情。所以它不是华语电影的专属,它是整个优秀电影的标志”。而对于主席势必将决定最佳影片的归属,贾樟柯非常肯定,表示自己主要从感情层面出发,只要电影在人性挖掘上有新观点,对于电影发展上有新启发,就是一部好电影。
“地平线”单元对于许多年轻导演来说是进入世界影坛的重要途径,也是从威尼斯电影节起步的导演贾樟柯对于年轻导演有何出路应该最有发言权,对此他表示“地平线”单元其实是个包含了丰富地多种类型选择的平台,每个年轻导演都可以从当中选择自己最擅长,也比较容易入门的种类去拍摄,而不用一开始就屈从于电影工业。
问诊中国电影:不应只满足市场繁荣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有三部华语电影入围,但都不是来自内地,对此贾樟柯表示尽管很遗憾没有内地的华语电影入围竞赛单元,“但是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可能有很多巧合。因为我相信内地电影还是充满比较大的活力的,特别是年轻导演,还是有很多新的制作创意很值得让人期待。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