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杨国家队运动员身份加上国家培养的背景,让其身上的商业价值天然地存在各方博弈。
■专题撰文:新快报记者 林炀
8月底,游泳世界冠军孙杨连发多条微博掀起不小波澜,他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代言”,被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领导带去参加某饮料的签约仪式,甚至使用了18个叹号表达自己的不满。
不到一天,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副主任尚修堂给出回应,他表示孙杨可能对活动有所误解,国家队签约属于集体行为,是为了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孙杨有义务配合。
当事双方的各执一词让事实的面目依旧模糊,可是指向却露出端倪:肖像权背后所得利益的分配。这样的冲突来得并不意外,也并非个案。此前,田亮(微博)、李娜乃至姚明,都曾卷入过这个漩涡。
随着中国体育商业化,随着中国运动员个人权利意识的提升,在中国特殊的举国体制下,运动员与国家队之间该如何分配肖像权所得的利益?中国运动员的脸,究竟属于谁?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问题不决,孙杨就不会是那“最后一个”。
回放
之前已有过冲突
在商业赞助上,这并不是孙杨第一次与游泳中心发生冲突。在上海游泳世锦赛期间,孙杨曾身着印有央视LOGO的某品牌T恤出现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这让记者们感觉很奇怪。事后才得知孙杨私底下与该品牌签约了,但国家队却是与另一品牌签约,随后队里要求孙杨下不为例。
因此,这次“被代言”其实只是个导火索,一下子引爆了孙杨心中积累多时的不满,用他自己的话说:“太多的无奈!这只是其中的一件事!”
现状
不允许单独签约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副主任尚修堂表示国家队目前不允许单独签约,“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开发必须要在国家队和地方队的协商下完成,运动员不能擅自签约。目前我们不打算委托经纪公司来从事运动员的商业开发,因为只有我们才知道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任务,知道运动员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情”。
尚修堂还解释说,目前在中国,大多数项目和运动员都是依靠国家培养,“如果没有来自社会的赞助,游泳队每年哪里有那么多钱支付运动员出国训练。孙杨也是受益者,因此有义务配合国家队参加相应的社会活动。”
说法
国家队厚张薄孙
孙杨的妈妈另有话说,她直言游泳中心的规定有时候“因人而异”,孙杨不被允许签约经纪公司,背后也没有一个完善的团队,而张琳(微博)却签约了众辉体育(微博)经纪公司,“这件事我也听说了,你说是不是厚张薄孙?”
孙杨的妈妈杨明表示很羡慕刘翔背后包括后勤、医疗、科研和商业开发这样一个完善的团队,“我们孙杨别看破世界纪录了,潜力还很大,平常大运动量下来,乳酸含量并不高,这说明他上升的空间还很大,如果他背后的团队能够像刘翔那样,成绩还能提高一大块。”
质疑
国家培养,国家队获益?
曾在姚明和可口可乐公司官司中为姚明维权的律师王晓鹏表示,孙杨作为当事人,有决定是否使用当事人责权的权利,国家队使用相关权利时应征得本人同意。此外,他还提出,现有的国家队培养体制存在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国家队培养运动员的钱是由国家财政出的,运动员成名之后的商业利益由国家队和运动员分享,肯定不会再回到国家财政中去,这显然并不合适。也有专家认为,由商业开发而带来的财产权,体育管理部门可以对其进行分配,但是必须体现公平的原则,因为在这里运动员是起关键作用的。如果简单界定为“在役运动员的无形资产属国家所有”,显然违背基本的公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