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9月9日15时讯(记者 李辉) 天然的食品就是安全食品?只要吃安全食品就能保证安全?……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专家表示,要保证食品安全,最好先走出有关食品安全的这些观念误区。
作为食品安全百日科普大行动的系列行动,重庆市科协近日组织市养生保健学会、市营养学会、市中医药学会等市级学会进行了食品安全科普宣传。
误区一:天然的食品就是安全食品
市养生保健学会专家吴力克说,“天然”、“野生”已成为商家促销食品的噱头和招牌,大行其道。且不论很多品牌的“天然食品”是“挂羊头卖狗肉”,即使真的是“天然食品”,也很难和“安全食品”直接划等号。
“野生”在快速城市化和乡镇工业化的中国,已成为“自然保护区”的同义语,野生动植物成为食品这样的大宗商品已失去现实性,大多标榜“野生”的食品是不靠谱的。
真正的野生动植物,往往完全脱离了食品监管体系,传播疾病或毒害性命的可能性更大,例如,爱滋病就是野生的非洲绿猴传播的,SARS【非典】是野生的果子狸传播的。
误区二:保证食品安全是政府监管部门的事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事,人人有责,生产者、监管者和消费者如果都能各尽其责,食品安全事故就会大大减少乃至消失。”
从违法生产者来讲,他们没有遵循一个食品从业者应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了私利刻意地偷工减料,制假贩假,最终损人害己。
从监管者来讲,有些执法者为了小团体或个人利益,甚至与违法者同流合污,包庇和纵容犯法,丧失了公务员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从消费者来讲,往往由于缺乏科学卫生知识、法律知识和公民意识,没有自觉地维护自身权益,勇敢和有效地与制造食品安全问题和纵容违法现象的行为作斗争,给了违法者可乘之机和渔利机会,最终成为受害者。
误区三:外国的食品比中国的食品安全
由于多次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国内的不少消费者开始青睐外国进口(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食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外国品牌的奶粉在国内市场上经常脱销。发达国家确实有很多食品的安全性优于国内,但决不能过度迷信。
我国有不少著名的传统食品,其安全性已经过了上千年的考验,其加工工艺又经过科技进步的提升,安全性更加提高了。我国也早就是很多发达国家的食品原料产地和供应国,亦即很多外国食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或食材生产的,甚至不管原料还是产品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只是贴上了洋标签而已。
日本、韩国多次发生疯牛病,德国近期还闹出食品传播出血性大肠炎的丑闻,而我国在动物疫病防治的成效上长期享有国际声誉。因此,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应该看是否达标,而不是看国籍。
误区四:只要吃安全食品就能保证安全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如果你只吃牛肉,即使是有机牛肉,不吃水果蔬菜,你还是会患营养不良;如果你暴饮暴食,不知节制,即使吃得全是有机食品,也会吃出心脑血管病、脂肪肝。
专家表示,安全食品无疑是保证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基础,但决不是全部。食品再安全,如果你的饮食结构不科学,饮食习惯不良,还是会损害健康的。安全食品是基石,还要辅以科学的饮食结构、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戒烟限酒),再加上适量运动和乐观心态,才能够最终成就真正的健康。
(微博报料方式:网友可登录新浪微博或者华龙微博“@华龙网原创新闻”提供新闻线索)
作者:李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