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科技讯(万学)北京时间9月5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信息技术、软件和电脑公司的绝顶聪明的CEO们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糟糕透顶的决策。这些错误的决策或让公司一下子损失几十亿美元营收,或让整个公司轰然倒闭,读起来令人唏嘘,发人深省。现在精选技术行业史上最糟糕的九大CEO决策,以飨读者。
Digital公司CEO加里拒绝IBM使用其操作系统
在20世纪70年代末,IBM开始研制5150 PC电脑,但是要让它正常运行,就首先需要一款操作系统。于是,IBM CEO约翰-奥佩尔(John Opel)与当时唯一一家比较正规的操作系统开发商Digital Research创始人兼CEO加里-基尔代尔(Gary Kildall)联系,要求获准在5150 PC电脑以及该公司将来开发的电脑上使用Digital Research公司的CP/M操作系统。但是,到最后,双方的谈判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后来,IBM开始寻求PC电脑部门买家,并逐步退出了PC电脑行业;而Digital Research公司的CP/M操作系统也逐渐式微,并被后来居上的微软MS-DOS操作系统击败。
奥斯本电脑公司CEO心急推新一代电脑
作为奥斯本电脑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亚当-奥斯本(Adam Osborne)开创了便携式电脑行业的先河,率先推出了搭载CP/M操作系统的Osborne 1电脑。但是,在1982年,当经销商的Osborne 1电脑库存还是满满当当的时候,奥斯本又迫不及待地推出了第二代电脑Executive。次年,他甚至还公开谈论起了第三代电脑Vixen。由于消费者听说奥斯本电脑公司马上要推出新一代的电脑,他们都不愿购买当时正在销售的Osborne 1电脑,结果导致奥斯本电脑公司的产品积压在仓库卖不出去,最后不得不在1983年11月宣布破产。后来,这种现象被叫做“奥斯本效应”,这个案例被商学院列为了经典教案。
惠普CEO普拉特关停旗下芯片厂
1994年,惠普CEO刘易斯-普拉特(Lewis E. Platt)认为,公司自己运营微处理器生产厂的成本太高,于是决定停止生产和研发PA-RISC芯片,关闭自己的微处理器生产厂,转而与英特尔合作生产IA-64芯片。在2001年,经过7年的研发和几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入,惠普和英特尔最终发布了这款芯片,并改名为Itanium。但是,这款芯片相对于x86芯片来说性能非常低下,遭遇恶评如潮。更糟糕的是,在2002年,惠普在与康柏进行合并时,也逐步停产了康柏旗下当时已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中取得一定成功的64位Alpha RISC芯片。这两家公司的CEO均认为这项业务与英特尔的IA-64芯片业务重叠。现在,只剩下惠普一家公司还在销售搭载Itanium的服务器,其他公司都已失望离去。
惠普CEO卡莉收购康柏
2001年,惠普CEO卡莉-费奥莉娜(Carly Fiorina)决定以250亿美元收购康柏。当时,很多大股东均极力反对此次收购活动,声称康柏与惠普有太多重叠的产品,而且收购康柏可能会让惠普卷入竞争对手IBM正在退出的低利润PC电脑业务之中。但是,费奥莉娜决定坚持自己的决策。结果,在费奥莉娜掌权期间,合并后的新惠普市值萎缩了一半,并被迫裁掉了大量员工。2005年,费奥莉娜被迫下台。
苹果CEO斯库利驱逐乔布斯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