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美军F-35战机单价翻两番,目前已经接近一亿美元

资料图:网友设计的中国空军第四代战机想象图
环球时报4月14日报道 按计划,F-35闪电II攻击型战斗机本应成为美国军队新主力,但却陷入了资金危机中。一架战斗机的价钱从5千万美元飞涨到了9千万,甚至还会涨到1 亿两千万。美国正在修订其预计购买2400架F-35战斗机的计划。这一举措能告诉我们军事研究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呢?环球时报记者彭匡(音)就如何平衡财政支出与国防需要这一问题采访了《世界军事》杂志主编陈虎。
环球时报:F-35闪电II攻击型战斗机是什么?它源自于“联合打击战斗机计划”(Joint Strike Fighter,简称JSF),但这是什么意思?
陈虎:美国空军于1996年提出“联合打击战斗机”这一概念,这在当时是一项惊人的计划。JSF的目标在于尝试将三种类型的战斗机结合起来,即空军的常规飞机,海军的舰载弹射飞机,海军陆战队的垂直起降飞机。
同时,JSF还计划在同一个流水线生产不同的机型,并力求所有机型的大部分都达到生产标准化。JSF打算打造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隐形战斗机,使它成为解决海陆空各种冲突的可靠力量。
环球时报:F-35战斗机的标价突然从5千万飞涨到1亿两千万会产生什么影响?
陈虎:价格提升后,美国空军很难按预计买那么多架F-35,它可能很快就开始评估替代品。英国军队也可能不会按预计买那么多。F-35是世界上第四代战斗机中最先进的,它的生产陷入危机给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飞机研制和部署的未来蒙上了阴影。这给我们的主要教训就是:能承受新装备的开销已成为研究开发军事新硬件设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所有研发机构都要考虑到这一点。
环球时报:我们怎么做才能保证能承受新装备的开销?
陈虎:首先,必须在前期就研究可行性。这个过程应该成为研发一切大型军事硬件设备的标准。换句话说,在考虑如何做到平衡支出与效率的时候,都应仔细考虑新设备要如何使用、采用什么评估标准比较合适。在美国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发过程中,他们也严格贯彻了这一点。但新战斗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美军设计之初假想的战争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批战斗机最初是以冷战为背景而设计的,那个时候它们在空战中会面临强劲对手。由于面临这样高风险的空战环境,新一代的战斗机必须具备出色的实力。这就为研发增添了不少困难,导致研发成本上涨,最终威胁到整个项目的进度。
军事设备的开发会因为对可行性的错误估计半途而废的案例不少,美国的F-104第二代战斗机的研发就是个典例。那时,他们急于研发高速、爬升能力强的战斗机,而这些性能在真实的战场上是不需要的。没过多久,F-104就铩羽而归了,成为先进飞机研发失败的典型。
现在,F-35也在陷入了同样的困境,它面临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研发成本问题。因此,精确的了解战争环境的改变并在研发新设备之初就考虑到这个因素是有效开展研发的关键所在。
环球时报:为什么F-35变得这么贵呢?是因为技术门槛太高,还是财政运作问题?或者是原来的设计要求根本就不合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