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2月28日电(新华社记者 连振祥)立春一过,陇南地震灾区的气温渐渐开始回升了。
和煦的艳阳,泛绿的田野;眼前的耕牛,身后的新居……看着这一切,豆红真笑逐颜开,庆幸自己在过去的这个冬天里没有挨饿受冻。由于各级政府的全力救助和社会各界的倾心帮助,震后的第一个冬季,第一个春节,陇南灾区的受灾群众和豆红真一样,在寒冷天气中感受到了融融暖意。
搬新家、送物资、买年货、忙春耕、搞重建,灾区群众忙碌而充实,感受到了冬天里的温暖。其实,比身体更温暖的,是灾区人民的心。
搬入新居:寻找家的感觉
豆坪村是地震中康县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全村201户人家中,有136户进行了房屋集中重建。春节前夕,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大多数受灾群众已经搬进了新居。
豆红真的三间砖混结构的新居都已安上了结实的门窗,尽管里面还没有粉刷,但豆红真已经将家具摆了进去,而此前住人的帐篷,现在做了厨房。“过冬没有问题,过年也不是难事,但在灾后第一次过年就搬进了新家,这可是件不容易的事。”豆红真说。
即便是春节已经过去,过年的喜悦仍然浮现在文县宋坝新村村民的脸上。这个由深圳援建的村子,春节前交付使用,66户农户搬入新居,成为这一带最早整体搬迁的村子。村民尚建娃告诉记者,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年前住进新房,感谢深圳援建,让他们实现了梦想。
曾经的蒿坪村,现在的感恩村。蒿坪村是武都区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春节前,异地重建的村庄竣工了,全村69户人家都搬进了新居,而且家家户户一次性建成了两层的砖混结构房屋,结实而宽敞。
搬进新房后,一想起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村民李文斌经常感动得流眼泪。“新房修得很结实,一砖到顶,这为几代人打下了根基。”为了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蒿坪村的人,搬入新居后,蒿坪村人一致同意,把蒿坪村改名为“感恩村”。
王东林家不但修好了三间主房,还建起了厨房,砌好了灶台,各种家当一应俱全。这位武都区贺家坪村的村民不仅在新居里过年,而且还给儿子娶了媳妇。搬新居,娶新人,过新春,在贺家坪村,“三喜临门”的不止王东林一家。
据了解,截至2008年年底,陇南灾区有10万户受灾群众的新居竣工,很多群众可以在新房里过冬和过年。
如此众多的群众在春节前能搬入新居,缘于2008年甘肃全力进行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甘肃省省长徐守盛在震后不久就提出,要通过建设活动板房、发放帐篷和维修新建部分住房,使受灾群众在入冬前能住上20平方米的保暖房子,安全过冬。为此,甘肃举全省之力,群众自力更生,灾后恢复重建很快就铺开了。与此同时,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帮助,到年底,群众安置和新居建设远远超过了当初的目标。
过冬用的、过年吃的:政府送到家门口
发放取暖费,受灾群众做梦都没有想到。
1月22日,记者来到陇南灾区采访时,正好赶上降温。随着一股强冷空气的到来,陇南灾区迎来了去年入冬以来最冷的天气,武都区最低温度降到了零下6摄氏度。但受灾群众的家中,却没有感到寒冷。
虽然拿到85元的取暖费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但是蒿坪村村民李文斌还在感叹。“过去只听说干部有烤火费,今年连我们农民都有了。”李文斌一边烤火,一边向记者介绍政府的救助情况。
在贺家坪村,搬进新居的人家喜气洋洋,暂住帐篷里的群众,也衣食无忧。
“最近接连领到了取暖补助、生活补助、粮食直补资金等,这些对我们来年的重建和生产生活都很重要。”在自己的帐篷前,村民潘关峰向记者聊了他年后的打算。
回复该发言
温暖来自心底--陇南地震灾区群众温暖过冬纪略
2 回复:温暖来自心底--陇南地震灾区群众温暖过冬纪略
天苍月2011-09-12 22:24:08 发表
“光棉被每家就发了三床,还有米、面、油等,有了政府的关心,这个冬季、这个春节就能安安稳稳地过了。”贺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潘小林说。
陇南当地不产煤炭,但这并不影响受灾群众冬季烧煤。在康县豆坪村,村民豆红真指着屋角的炉子和炭说,这是政府发的,400斤炭,足够过完这个冬天,还有电热毯,每家每户都发了。
从吃穿到铺盖,从煤炭到火炉,各级政府对受灾群众关怀备至。难怪文县联丰村村民贾玉花在看到政府不断送来救济物品时,连说“已经够了,已经够了”。
“5·12”地震后,陇南市立即抽调万名干部深入村社开展救援。入冬前,这些干部又挨家挨户查看受灾群众过冬物资储备情况。春节期间,从市委书记到乡村干部,陇南市党员干部都主动放弃春节休息,安排群众春节生活。社会各界更是伸出了援助之手,衣被、米面、补助费等不断送到群众手中。面对这一切,村民李文斌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有新房住,有饭吃,这哪像是遭了大灾?灾区就是个温暖社会。”
受灾群众:过年不耽误过日子
过冬不缺物资,过年不缺吃喝,但陇南灾区群众并没有因为衣食无忧而感到放松,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整个正月里,仍然拿起锄头、扛起铁锨,抢农时、搞重建。灾区这个冬季,有点忙。
陇南灾区是甘肃最早开始春耕的地方。人勤春早,今年春耕时间比去年提前了。记者在白龙江和白水江两岸看到,田野一片葱绿,蒜苗、小麦、蔬菜、油菜等茁壮成长,当地农民都不休息,翻耕点种,施肥浇水,春耕生产已经铺开了。
武都区汉王镇蔡家湾村村民刘改顺只和儿孙们吃了一顿年夜饭,然后就一如既往地在田里劳作了。“过年好,但对受灾群众来说,重要的是过日子。”这是刘改顺的哲学,于是他不能让地闲着,也不能让自己闲着。
政府的救助使受灾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全力以赴地开展灾后重建,整个正月里他们都没有放松。
对张云才来说,基本上分不清正月和其他月份的区别,他一直在自家的工地上忙碌着。作为文县玉垒乡后坝社的自建户,经过去年下半年的劳作,张云才总算把房屋地基打好了,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今年把房子建成。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暂时还没有进行春耕和重建的群众也没有休息,正月里,他们利用物资价格较低的时机,纷纷储存农资和建材。
据了解,去年陇南灾后重建共开工房屋174299户、竣工106165户,所以今年仍然有大批的重建户要进行重建,灾区群众红红火火过大年,但也紧锣密鼓搞建设,没有让过年耽误更多的时间。
灾区过年,干部忙碌着,群众忙碌着,全社会都在忙碌着。在记者采访过的20多个村庄里,很难看到春节的悠闲。对灾区的群众来说,2009年仍然是繁忙的一年。
回复该发言
陇南当地不产煤炭,但这并不影响受灾群众冬季烧煤。在康县豆坪村,村民豆红真指着屋角的炉子和炭说,这是政府发的,400斤炭,足够过完这个冬天,还有电热毯,每家每户都发了。
从吃穿到铺盖,从煤炭到火炉,各级政府对受灾群众关怀备至。难怪文县联丰村村民贾玉花在看到政府不断送来救济物品时,连说“已经够了,已经够了”。
“5·12”地震后,陇南市立即抽调万名干部深入村社开展救援。入冬前,这些干部又挨家挨户查看受灾群众过冬物资储备情况。春节期间,从市委书记到乡村干部,陇南市党员干部都主动放弃春节休息,安排群众春节生活。社会各界更是伸出了援助之手,衣被、米面、补助费等不断送到群众手中。面对这一切,村民李文斌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有新房住,有饭吃,这哪像是遭了大灾?灾区就是个温暖社会。”
受灾群众:过年不耽误过日子
过冬不缺物资,过年不缺吃喝,但陇南灾区群众并没有因为衣食无忧而感到放松,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整个正月里,仍然拿起锄头、扛起铁锨,抢农时、搞重建。灾区这个冬季,有点忙。
陇南灾区是甘肃最早开始春耕的地方。人勤春早,今年春耕时间比去年提前了。记者在白龙江和白水江两岸看到,田野一片葱绿,蒜苗、小麦、蔬菜、油菜等茁壮成长,当地农民都不休息,翻耕点种,施肥浇水,春耕生产已经铺开了。
武都区汉王镇蔡家湾村村民刘改顺只和儿孙们吃了一顿年夜饭,然后就一如既往地在田里劳作了。“过年好,但对受灾群众来说,重要的是过日子。”这是刘改顺的哲学,于是他不能让地闲着,也不能让自己闲着。
政府的救助使受灾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全力以赴地开展灾后重建,整个正月里他们都没有放松。
对张云才来说,基本上分不清正月和其他月份的区别,他一直在自家的工地上忙碌着。作为文县玉垒乡后坝社的自建户,经过去年下半年的劳作,张云才总算把房屋地基打好了,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今年把房子建成。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暂时还没有进行春耕和重建的群众也没有休息,正月里,他们利用物资价格较低的时机,纷纷储存农资和建材。
据了解,去年陇南灾后重建共开工房屋174299户、竣工106165户,所以今年仍然有大批的重建户要进行重建,灾区群众红红火火过大年,但也紧锣密鼓搞建设,没有让过年耽误更多的时间。
灾区过年,干部忙碌着,群众忙碌着,全社会都在忙碌着。在记者采访过的20多个村庄里,很难看到春节的悠闲。对灾区的群众来说,2009年仍然是繁忙的一年。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