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在铁矿石谈判吸引了媒体绝大部分关注目光的同时,另一场硝烟味一点也不逊色的“暗战”正在钢材贸易圈上演。不同于铁矿石谈判中壁垒分明的对立双方,钢材贸易中的博弈要复杂很多,各参与方并非单纯的供需二元关系,甚至今天的买家可能还是昨天的卖家。在这样一个“击鼓传花”般的炒作游戏中,赚取利润成为了主要的目标,但钢价的泡沫不会永远不破,一旦鼓点停止,等待最后接盘者的无疑是一场价格狂泻、赔进巨额本钱的“杯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针对这一贸易圈进行了长期的跟踪采访,并记录了其中一名资深行业人士一周工作中的点滴,试图让这个远离聚光灯的独特市场进入人们的视野,让读者对它多一分了解。
在上海钢材贸易圈厮杀了8年的范经理,今年明显要比往年忙多了。从虎年开春头一天上班起,他每天都忙得像个陀螺般转个不停。此时,坐在笔记本电脑前的他伸了个懒腰,慢慢扣下了电脑屏,抬表一看,已是晚上9:00了,疲惫的表情写满在脸上,无奈的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已是这个礼拜他的第四个加班日了。
抬眼望向桌角摆放着的那叠提货单,他的思绪不由得飞到位于宝山区新二路上自家放货的仓库里,猜想着仓库的工作人员此时肯定仍在忙碌着提货和转库等工作。想起今天进进出出踏入他们公司的客商们求着他开单卖货的样子,他的嘴角浮起了一丝笑意,“真是风水轮流转啊,没想到你们也有今天!”
星期一
即时到账可以 支票付款免谈
不停地吃货、再进货、补货,一个多月间囤到近两万吨钢材,然而每天却以600吨为限小批量地往外吐——这一切全是因为在走牛的市场上,有货的就是“祖宗”,没货的就是“孙子”。
上午8点整范经理准时到达位于上海杨浦区逸仙路上的第一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内的S公司办公室。公司规定是8:30上班,可近段时间他每天都总是心急火燎地往公司赶,脑瓜子里还不停地转悠跟手下销售员开会、碰到有人低位抛货时再吃进一笔等念头。
范经理上班的这家钢贸公司是一个闽商创办的,已扎根上海10余年,算是钢材现货贸易圈的一级流通商。深得老总喜爱的范经理在这儿一干就是8年,由最初的业务员做起,到现在已荣升为公司的业务部总经理,主管销售和采购,已算是圈中的资深人士。8年来,他见惯了钢市上的疯狂价格战,从最初的小打小闹演变到今时今日的人人疯狂,愈演愈烈的钢市囤货战令他身心备感疲惫,慢慢地他由一个犹豫不决的菜鸟成长为商场上的“骨灰级”人物。
上午9点10分“范经理,启中公司 (一家小型钢贸公司)想要我们100吨规格Φ18mm的济钢二级螺纹钢,出价4200元(吨价,下同),凭支票付款提货,出不出啊?”业务员小肖敲开办公室的门向范经理报告,“对方很着急,希望我们马上回复。”
范经理马上抓起一旁的计算器,一通计算后发现对方出的这个价格只比公司今天的报价低20元。“可是,怎么能给支票呢?这种隔天到账的支票眼下在钢贸行业已经不大行得通了。现在吃货没有电汇、网银划账、本票这种即时到账的支付法,谁愿意把货卖给你?莫非对方也是想‘搬个砖头’,用短短的一日之差做买进卖出的空手套白狼生意?”范经理的脑子里快速掠过一遍对启中公司的印象——以往和这家公司并未打过太多交道,多半是家小公司,自家没有现货,资金也没啥实力,但又不甘心在这波疯狂涨价的行情中干瞪眼,也想趁此时机赚上一笔。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