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行为例,杨凯生行长8月25日透露,该行上半年平台贷款余额9310亿,比去年末6496亿增加了2814亿,同时称:“如果不按照调整后的口径,工行平台贷款余额减少260亿。”不良贷款率为0.25%,现金流全部覆盖与基本覆盖贷款合计占比在94%以上。
随着8月25日下午农行半年报的发布,四大国有银行中报聚齐,业绩堪称靓丽。
不过,综观银行股,其估值仍处历史低位,股价更可用“白菜价”来形容。
一方面银行股估值已处于历史谷底,另一方面股价仍萎糜不振。
但看空银行股者大有人在。
机构的分歧首先是基金。
虽然从表面上看,银行股仍旧占得10席中的2席,但这与往日相比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今年二季度,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抛弃银行股更是使投资者看清了基金的态度。
数据显示,2010年年报,华夏大盘的十大重仓股里面,银行股有4家,分别是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光大银行;华夏策略持有银行股共3家,为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
这并非个案,不少基金都有类似操作。
以国投瑞银稳健增长为例,一季度末,该基金选择增持银行股,且表示二季度仍将关注低估值银行等板块的配置。
此时,“分歧”二字足以概括眼下基金对银行股的看法。
6月14日,中国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全国社保基金,以平均价3.95港元 股减持中行1459.8万股H股,减持金额达5766万元。
但在众多看空声音中,保险资金的不断增持属其中一支“奇葩”。
据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保险机构共进驻553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序列。
银行股的纠结事实上,对于银行股,不仅机构分歧甚嚣尘上,其估值的纠结更是由来已久。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在2005年的998点区域,银行股最低市盈率出现在2005年7月8日,为15.41倍;在2008年1664点区域,银行股最低市盈率出现在2008年10月31日,为9.51倍。
而对银行股来说,雪上加霜的是,在业绩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其估值还在不断下移。
根据2011年中报显示,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估值目前均已降至6倍以下,分别为5.36倍、5.39倍和5.99倍,由此,银行股也渐渐告别曾被认为是估值底部的7、8倍市盈率的时代。
一面是增幅超过30%的骄人成绩,一面是无法实测的潜在风险,众银行能否在内忧外患之中继续称霸,是个问题。
一是国内宏观环境扑朔迷离。
其次,流动性限制难以托高银行股。
同时,问题还在于高增长的神话能持续多久。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再起。
而“市场不担心坏消息,而是担心不知道有多少坏消息,也不知道如何化解这些坏消息”的说法被业内认同,比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违约事件。
不过,发布中报时,四大国有银行均表示风险可控。
以工行为例,杨凯生行长8月25日透露,该行上半年平台贷款余额9310亿,比去年末6496亿增加了2814亿,同时称:“如果不按照调整后的口径,工行平台贷款余额减少260亿。
同时,包括建行、中行在内的国有银行均表示,平台贷款风险可控,不良率较低,余额新增有限。
但无论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都不足以令市场形成共识,对于向好的言论,投资者们仍然半信半疑。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