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2011年9月13日报道 8月28日,某网络论坛中一篇自称“比亚迪被裁员工”大倒苦水的帖子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也成为“比亚迪销售部门大裁员事件”被披露的导火索。
消息一出,又是一片哗然。这个比亚迪实在是“新闻太多”,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家被称作“黑马”,头戴“巴菲特”光环的民营汽车公司经历了渠道整合、业绩大降、老总离职、千人大裁员等一个个令业界大跌眼镜的事件。
一时间,媒体和业界人士众说纷纭,有人说“比亚迪正处在阵痛期,需断臂求生”;有人说“比亚迪应向丰田学习,不要轻易裁员”;也有人对比亚迪的销售体系不屑一顾,说其运营团队太年轻,缺乏实战经验,尽管天天给员工洗脑,但销售毫无起色;还有人甚至预言“比亚迪汽车有可能一蹶不振,甚至就此消亡”。
此时的比亚迪就像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反正不管做了什么,都容易被认为是犯了错误。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比亚迪“千人大裁员”这一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呢?
笔者认为,王传福这次是“迫不得已”,但裁员的方式有些简单生硬。
首先,没有裁员之前,比亚迪销售公司这2700人的团队是按照年销售120万台、全国1200家以上的经销商规模而设立的,也不排除为将来“走出去”储备一些人才的可能。但公司的实际业绩与预期相差甚远时(预计2011年,比亚迪总销量在40万辆左右),这个庞大的销售团队反而成了比亚迪的一大负担。以平均每人每月3000元的工资等福利支出计算,这个销售团队每月的净支出就在800万至1000万元之间,这还不包括工作人员经常出差、开展活动的费用等。在企业用不了这么多人,也无力养活这么多人的时候,绝大多数的老板都会选择“忍痛割爱”、断臂求生。同样,王传福也会毫不犹豫的这么做。
其次,比亚迪现在实在是“太缺钱”了。做企业跟家里过日子一样,家里缺钱花了,只能在两件事上动脑筋,一是开源,另一个就是节流。虽然比亚迪6月份在A股上融资了14.22亿(本来想融22个亿,可惜机构和股民们不买账),又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从银行借款甚至不排除一些民间借贷等,总之能想的法子都想过了。可惜呀,看着只有2个多亿净利润的半年报,再想想未来几个月就得归还的上百亿的借款,“王首富”的压力可想而知。换了是我,估计早愁得满头白发了。所以,在“开源”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只能选择再“节流”一部分。
笔者认为,在对待被裁的员工问题上,比亚迪应该更人性化一些,或者说再“将心比心”一些。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向一些大的外企学习,微软、雅虎等大公司也都有过裁员的经历,但是这些公司非常负责任,不仅为即将离职的员工提供必要的“再就业”培训,而且给予几个月的过渡期和必要的经济补偿。
“上午还在与同事策划比亚迪S6的分站上市流程,下午就说散了吧,各回各家”,难怪即将离职的员工们会心里不平衡。其实大部分员工是因为对比亚迪公司和团队有着深厚的、特殊的感情,当得知自己被裁时,这才爆发出不满和愤怒,这一点值得比亚迪的高管们反思和忏悔。
“黑马”多数跑不长,当初的巨人网络、三株药业、顺驰地产等,有太多的公司因为跑的太快而跌倒在路上,从而一蹶不振。衷心希望比亚迪能够吸取教训,少吹“世界第一”的牛皮,多出几款性价比高的“原创车”,尽管怀揣为中国自主品牌“增光添彩”的高尚愿望,但更需让自己从粗放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