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送时有家长遇见或闲聊,会问我小露课外是否在参加什么培训,我摇头说没有,只征求小露的意见,她说要参加幼儿园的画画和舞蹈,就给她报了名,但我很少去关心所谓的学习成果。看家长们有些难以置信的样子,我偶尔也心虚是否自己有些不随潮流。
作为妈妈,我其实一直在思考并在现实中求证什么是孩子当下最重要的?
应该是语言能力与表达。因为语言是沟通工具,表达是让别人了解你的途径。通过这个工具,孩子才能说出自己的需要,妈妈才有可能去了解她并且引导她,彼此才会有交流和沟通,也才会涉及到孩子的思维与认知能力的建立。孩子才会有与之前阶段不同的方式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些妈妈会焦虑孩子在外的乖与内向,可我觉得不一定是孩子的性格,而是没有强化她语言能力、然后鼓励她去表达自己。当孩子能够用准确的语句和词汇来表达自己、表示事物,比较容易与人建立联系;若同时她发现因为表达之后,能获得大家的关注与重视,并解决了问题,他其实就获得了正向的鼓励,从而她会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之后开始进行良性循环,即愿意通过语言去解决问题。
那我是怎么提高小露的语言能力?
1、加强语言刺激。
首先多与孩子交谈,谈话中多涉及一些新的词汇,并将意思解释给她听,这同时也锻炼她对事物的理解力。遇到一些名词,最好是与现实中的情景和画面结合起来,而一些动词则是做些示范或在看见可以应用的场景时,强调一下。其次,多给孩子讲故事;故事有情节,通过故事将一些词语教给她,孩子比较容易理解意思。第三;与孩子一起玩情景游戏。小露喜欢角色扮演,或是模拟幼儿园的事情,或是模仿大人的言行,或是动画片里的剧情,或是把我讲给她听的故事要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于是通过这些情景模拟,在里面不断地与她有些即兴台词的交流和语句的渗透。
2、多用讲解和描述的语句将现实中看见的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叙述给孩子。
如每次带她出去,或将沿途的事情讲给她听,或者将西湖边风景的美丽用很优美的词句描述给她,或者她提问的时候,用准确的语句来说明和解释,感觉这样会给她一些语言逻辑的影响,也会给他一些句子结构,这样她以后在叙述事物的时候,潜移默化地会有顺序和思维框架,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培养了她思维的结构。
3 、鼓励她复述或模仿。
家长通过孩子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往往明白了孩子的意思,于是立即做出反应,反而弱化了孩子语言表达的欲望,其实是变相的弱化对孩子的语言刺激。如果让孩子明白,任何她想的事情只有通过她表达出来,大人才会知道从而办到,那么孩子就会加强表达的意愿去表达。特别是内心情感和情绪的表达。孩子一般比较习惯用哭,甚至有的用打人和咬人来反映自己的情绪。在小露哭的时候,我会用问句去问她的想法,在得到她确认之后,要求她复述并且在下次同样的情况说出来,而不是哭。虽然孩子急或者难受的时候,仍旧忍不住先流泪,但至少在引导孩子用语言去表述,一方面可以宣泄她的情绪,即将情绪用语言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也教给她正确面对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需要教给她一些表述情绪的词语,同时在自己遭遇到这样的情绪时,用词语准确地告诉给孩子。这样其实对孩子的情商也是有促进的,只有孩子认识了自己的感觉时,才能建立同理心,从而去了解他人的感受。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未来会比较善解人意,从而容易有他人建立联系。
4 、让她能乐于表达和表现。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