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楷模张金波 :办好职校的“大能人”
1 教书育人楷模张金波 :办好职校的“大能人”
jdlp10122011-09-16 17:28:00 发表
张金波和学生在一起。本报记者 刘玉 摄
中国教育报报道:在辽宁省建平县,不知道张金波的人不多,随便在大街上问个人,对方就会竖起大拇指:“那可是个大能人!”县里来了外地客人,他们学校也成了参观地。
建平县是一个拥有58万人口且农村人口占80%的省级贫困县,张金波是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多年来,他让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变成区域教育发展的亮丽名片,成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设示范学校;把一群群农村孩子塑造成才,让他们改变了人生命运。
“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发展,凝聚着张金波献身职教14年的辛勤汗水。他树立了团结向上、忠诚奉献的建平职教精神。”建平县县长张靖说。
“这里是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摇篮”
建平县职教中心从破败走向辉煌的一切,均与张金波密切相关。
今年53岁的张金波出生在东北农村,受做过私塾先生的祖父的儒家思想熏陶,从小就仁义忠厚。他天资聪颖,品学兼优,国家恢复高考(微博)制度第一年,他考入原朝阳市师范学校,成为当年全乡考学出去的两个人之一。
1997年,张金波任建平县职教中心校长。当时的职校是个烂摊子:16亩地的校园,一栋破旧的三层小楼,76名教师和120多名学生。教师心气不顺,上班打牌、喝酒、织毛衣、唠闲嗑是普遍现象。不但教师无心教课,学校也几乎没有任何实习实训设备,师生出门不说是职教中心的人还好,一说自己是职教中心的,反而招来人家白眼。
回想当初在人心涣散、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使出浑身解数建一所新学校的情形,张金波说:“就是不想欺骗学生。农民辛苦攒下几个钱都用来供孩子上学,可我们却不能教给人家孩子有用的东西,心里惭愧啊!”
克服种种困难,张金波陆续筹到9800多万元资金,把校园扩大到200亩,建起了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食堂、体育场、实习实训车间等在内7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群,涵盖了一所职业学校应该具备的所有功能。
如今,建平县职教中心美如花园,鲜花盛开、绿树成阴,楼房耸立、设施完善,清洁宁静、温馨和谐,每一个来过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这里是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摇篮!”
“条件改善了,树立新校风是当务之急”
建平县职教中心2004年易址新建,2005年全面投入使用,2006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张金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条件改善了,树立新校风是当务之急。”张金波把早已构思好的“强化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精神特区”全员育人理念付诸实施。
扭转风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教师。留下来的都是当年走不掉的教师,加之多年来懒散惯了,想让他们振作起来颇费一番心血。张金波说:“把握住原则就不难,那就是学校领导必须无私、公正、廉洁。”在学校的重要岗位上,他不安排任何领导的亲属,像财务、食堂、车间、超市等岗位,都由群众信任度高、责任心最强的教师来担任。学校选人、进人、用人都由七人以上的评委公开投票、当场亮分、直接定人。可喜的局面出现了:学校的食堂饭菜价格全县最低,质量最好;校园里超市的东西几乎是以进价卖给学生……
“管住心、凝成神、塑造魂”,张金波开始打造教师的精神家园:规划学校愿景,让教师对学校充满希望;建设学校文化,让教师有精神之魂;诚心用人,让教师有用武之地;多种培训,让教师有先进理念。
学校教师最佩服张金波性格中的“诚”,“诚”为张金波的性格增添了巨大的包容性。他的班子成员之间经常争吵,可越吵感情越深。“吵,也都是为了工作。”张金波说。
回复该发言
张金波和学生在一起。本报记者 刘玉 摄
中国教育报报道:在辽宁省建平县,不知道张金波的人不多,随便在大街上问个人,对方就会竖起大拇指:“那可是个大能人!”县里来了外地客人,他们学校也成了参观地。
建平县是一个拥有58万人口且农村人口占80%的省级贫困县,张金波是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多年来,他让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变成区域教育发展的亮丽名片,成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设示范学校;把一群群农村孩子塑造成才,让他们改变了人生命运。
“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发展,凝聚着张金波献身职教14年的辛勤汗水。他树立了团结向上、忠诚奉献的建平职教精神。”建平县县长张靖说。
“这里是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摇篮”
建平县职教中心从破败走向辉煌的一切,均与张金波密切相关。
今年53岁的张金波出生在东北农村,受做过私塾先生的祖父的儒家思想熏陶,从小就仁义忠厚。他天资聪颖,品学兼优,国家恢复高考(微博)制度第一年,他考入原朝阳市师范学校,成为当年全乡考学出去的两个人之一。
1997年,张金波任建平县职教中心校长。当时的职校是个烂摊子:16亩地的校园,一栋破旧的三层小楼,76名教师和120多名学生。教师心气不顺,上班打牌、喝酒、织毛衣、唠闲嗑是普遍现象。不但教师无心教课,学校也几乎没有任何实习实训设备,师生出门不说是职教中心的人还好,一说自己是职教中心的,反而招来人家白眼。
回想当初在人心涣散、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使出浑身解数建一所新学校的情形,张金波说:“就是不想欺骗学生。农民辛苦攒下几个钱都用来供孩子上学,可我们却不能教给人家孩子有用的东西,心里惭愧啊!”
克服种种困难,张金波陆续筹到9800多万元资金,把校园扩大到200亩,建起了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食堂、体育场、实习实训车间等在内7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群,涵盖了一所职业学校应该具备的所有功能。
如今,建平县职教中心美如花园,鲜花盛开、绿树成阴,楼房耸立、设施完善,清洁宁静、温馨和谐,每一个来过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这里是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摇篮!”
“条件改善了,树立新校风是当务之急”
建平县职教中心2004年易址新建,2005年全面投入使用,2006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张金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条件改善了,树立新校风是当务之急。”张金波把早已构思好的“强化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精神特区”全员育人理念付诸实施。
扭转风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教师。留下来的都是当年走不掉的教师,加之多年来懒散惯了,想让他们振作起来颇费一番心血。张金波说:“把握住原则就不难,那就是学校领导必须无私、公正、廉洁。”在学校的重要岗位上,他不安排任何领导的亲属,像财务、食堂、车间、超市等岗位,都由群众信任度高、责任心最强的教师来担任。学校选人、进人、用人都由七人以上的评委公开投票、当场亮分、直接定人。可喜的局面出现了:学校的食堂饭菜价格全县最低,质量最好;校园里超市的东西几乎是以进价卖给学生……
“管住心、凝成神、塑造魂”,张金波开始打造教师的精神家园:规划学校愿景,让教师对学校充满希望;建设学校文化,让教师有精神之魂;诚心用人,让教师有用武之地;多种培训,让教师有先进理念。
学校教师最佩服张金波性格中的“诚”,“诚”为张金波的性格增添了巨大的包容性。他的班子成员之间经常争吵,可越吵感情越深。“吵,也都是为了工作。”张金波说。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教书育人楷模张金波 :办好职校的“大能人”
jdlp10122011-09-16 17:28:00 发表
建平县职教中心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家庭都比较贫困,张金波把这些孩子当宝贝。学生在校三年,第一年让学生“成型”,第二年让学生“成人”,第三年让学生“成才”,然后成家立业——这是张金波设计的学生管理模式。
张金波用爱构建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立体式的德育模式。在学校里,学生们念念不忘的是老师给了他们信心。2009级学前(2)班学生杨丽娜说,初二时成绩不好,老师冷漠的态度让她彻底失去了信心,上课睡觉、看小说、逃课,整天浑浑噩噩,来到职教中心后,她感受到了老师鼓励带给她的力量。“老师不会因为你是差生而忽视你,他们总是鼓励你,即使犯错误了,也不会讽刺、挖苦你,而是和风细雨地讲道理。我现在可自信了。”杨丽娜说。
农家子弟摘下草帽当“蓝领”
在这所学校,学生充满了感恩之心,对学校感恩、对老师感恩,校园里,没有一个人乱踏草坪;所有的设施,见不到一丝污迹;偌大的校园,找不到一点垃圾。而学生们更多地是把感恩之心化作学习的动力。
建平县职教中心有48个专业实习实训室,还有3个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校内企业,设备总值近2300万元。每天晚上,学生在这里专心训练技能。教室里,没去实训的学生在伏案复习文化课。
2009级汽修专业学生张林杰说:“刚入学时,我非常调皮捣蛋,可老师从没嫌弃过我。我家里困难,老师又是送吃的又是送衣服。对老师,我无以回报,就只能好好学习了。”现在张林杰成了勤奋好学的汽修能手。
14年来,张金波始终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他用职业教育的前瞻意识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全体教师编制内容符合企业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形成了国规教材与校本教材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相适应、基础平台与专业化方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他总结确立了专业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相衔接、实习岗位与所学岗位群相对接、职业素养的形成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吻合的,具有建平职教中心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他创造性地建立了“校内一年级有实习日,二年级有实习周或实习月,三年级有校内外结合的顶岗实习”的长效实习、实训机制,使各专业实习实训开出率均达98%以上,所有设备都被安全、高效利用。
现在,建平县职教中心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据统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99.1%,对口就业率达93.6%,就业稳定率达92.9%。
张金波一边抓学生培养质量,一边开拓就业市场,他的“内引外联”多维就业网络建设理念让学生受益无穷。“内引”就是看准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引领、扶持优秀毕业生回乡自主创业;“外联”就是看准发达地区企业,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输出技术人才到发达地区就业。去年4月,学校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人才培养基地协议,成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辽宁唯一签约的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校有近2000名毕业生在天津工作,平均月工资在2500元以上,企业还给他们提供五险一金和住宿。
此外,职教中心还承担全县农村劳动力扶贫转移培训、城镇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各行各业在岗人员提高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培训等。“培训一人,一家脱贫”,4年来,学校仅通过扶贫转移培训,就使1428个家庭摆脱贫困,使每个家庭年收入增加1万余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建平县职教中心现在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设示范校和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但14年来,张金波好像没有休息过。他对工作太痴迷了,不停地在思考学校的发展与未来。面对现在的学校,张金波并不满足,他心中还有更大的理想: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办学、一流人才。(记者 刘玉)
回复该发言
张金波用爱构建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立体式的德育模式。在学校里,学生们念念不忘的是老师给了他们信心。2009级学前(2)班学生杨丽娜说,初二时成绩不好,老师冷漠的态度让她彻底失去了信心,上课睡觉、看小说、逃课,整天浑浑噩噩,来到职教中心后,她感受到了老师鼓励带给她的力量。“老师不会因为你是差生而忽视你,他们总是鼓励你,即使犯错误了,也不会讽刺、挖苦你,而是和风细雨地讲道理。我现在可自信了。”杨丽娜说。
农家子弟摘下草帽当“蓝领”
在这所学校,学生充满了感恩之心,对学校感恩、对老师感恩,校园里,没有一个人乱踏草坪;所有的设施,见不到一丝污迹;偌大的校园,找不到一点垃圾。而学生们更多地是把感恩之心化作学习的动力。
建平县职教中心有48个专业实习实训室,还有3个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校内企业,设备总值近2300万元。每天晚上,学生在这里专心训练技能。教室里,没去实训的学生在伏案复习文化课。
2009级汽修专业学生张林杰说:“刚入学时,我非常调皮捣蛋,可老师从没嫌弃过我。我家里困难,老师又是送吃的又是送衣服。对老师,我无以回报,就只能好好学习了。”现在张林杰成了勤奋好学的汽修能手。
14年来,张金波始终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他用职业教育的前瞻意识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全体教师编制内容符合企业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形成了国规教材与校本教材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相适应、基础平台与专业化方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他总结确立了专业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相衔接、实习岗位与所学岗位群相对接、职业素养的形成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吻合的,具有建平职教中心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他创造性地建立了“校内一年级有实习日,二年级有实习周或实习月,三年级有校内外结合的顶岗实习”的长效实习、实训机制,使各专业实习实训开出率均达98%以上,所有设备都被安全、高效利用。
现在,建平县职教中心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据统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99.1%,对口就业率达93.6%,就业稳定率达92.9%。
张金波一边抓学生培养质量,一边开拓就业市场,他的“内引外联”多维就业网络建设理念让学生受益无穷。“内引”就是看准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引领、扶持优秀毕业生回乡自主创业;“外联”就是看准发达地区企业,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输出技术人才到发达地区就业。去年4月,学校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人才培养基地协议,成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辽宁唯一签约的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校有近2000名毕业生在天津工作,平均月工资在2500元以上,企业还给他们提供五险一金和住宿。
此外,职教中心还承担全县农村劳动力扶贫转移培训、城镇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各行各业在岗人员提高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培训等。“培训一人,一家脱贫”,4年来,学校仅通过扶贫转移培训,就使1428个家庭摆脱贫困,使每个家庭年收入增加1万余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建平县职教中心现在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设示范校和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但14年来,张金波好像没有休息过。他对工作太痴迷了,不停地在思考学校的发展与未来。面对现在的学校,张金波并不满足,他心中还有更大的理想: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办学、一流人才。(记者 刘玉)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