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昌盛水泥厂门口。 摄影/ 徐智慧
水泥阴霾下的江西小镇
水泥厂连续二十年冒出滚滚烟尘,周围学校与村庄深受其害,空气污染、晚稻减产、居民常患呼吸道疾病,但当地政府与环保局却得出“排污达标”的结论
本刊记者/徐智慧(发自江西萍乡)
9月10日,刘森林老师度过了他在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升坊中学的第七个教师节。学校安排教师聚餐,他没怎么动筷子,本地人嗜辣,他不能吃辣椒。有的老师喝酒,他不沾。以前喜欢抽烟,自从得了重度咽炎,连烟也戒了。现在与刘森林终日为伴的,除了100米外水泥厂冒出的滚滚浓烟,就是草珊瑚含片、正心丸、胖大海等一堆药物。
呼吸烟尘的师生
上学期,刘森林的病情严重到无法上课。他在黑板上抄下数学题,转身开始讲解,可喉咙里只能发出嘶哑含混的声音。刘森林只好请假,赴南昌、长沙看病,诊断为重度慢性咽炎。医生询问了他的工作环境,告诉他,除了吸烟等不良嗜好,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在有害环境中工作。
刘森林任教的升坊中学,是升坊镇唯一的中学,初中三个年级,共11个教学班,5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50人左右。学校墙外不到100米,坐落着昌盛水泥厂,水泥厂放出的烟尘,日夜不停笼罩在升坊中学每个角落。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9月初到达升坊中学时,正是下午上课前。学生们已进入教室,操场上热浪袭人,不见人影,空气中飘着水泥特有的气味,一层青烟笼罩在教学楼、树木之间的空隙。正午阳光直射,使烟雾呈现出诡异的幽蓝色调。
教学楼三楼最靠近水泥厂的是九年级(初三)一班,老师没到,学生们在课堂里嘻闹。班干部于林(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刚到升坊中学就读时,还不太适应水泥厂的烟尘气,在这里读了3年书后,同学们已经养成了“特有”的习惯。比如,每天早上到教室打扫卫生的同学,对桌椅上厚厚的灰尘见怪不怪;再比如,升坊中学的体育课只做些轻微运动,因为剧烈运动需大口喘气,会吸入更多烟尘,要是跑出一头大汗,汗水中粘着烟尘,也难受异常。
他们不清楚这些烟尘对身体的危险有多大,但是咽喉不适如此常见,以致于他们已经不把这当病了。
九年级一班的数学老师就是刘森林。刘森林上课时失声的场景,9·1班每个同学都看在眼里。他们自然而然联想到,从附近水泥厂飘来的烟尘,是刘老师得病的原因。经过查资料,他们得知,水泥生产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烟尘、粉尘,还生成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氟化物、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等有害气体,这些无疑对身体都是有害的。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课堂上问,“哪个同学不喜欢附近的水泥厂,请举手?”所有人齐刷刷举起手来。
慢性病没有特效药,刘森林只能长期服用草珊瑚含片这种舒咽利喉的非处方药缓解病情。即便药品较廉价,也已花掉几千元。按医保政策,未住院治疗,这笔费用只能他自己掏。
今年50岁的刘森林在升坊中学教了7年书,是该校任职时间最长的教师之一。曾在开坊中学任教的彭源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师多有呼吸道方面的问题,除了刘森林,病情较重的还有一位音乐老师和一位英语教师,分别患有严重咽炎和支气管炎。
但刘森林现在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升坊中学的500多个孩子。“他们正长身体,每天呼吸含有烟尘的空气,即便症状轻微,将来有一天可能会有慢性病的症状表现出来。”他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