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地里的希望
什么是石漠化?简单来说,石漠化就是只见石头不见土地。它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只见一片白花花的石头,看不见一块土地,有的地方甚至连沙漠都不如——因为至少沙漠里很多地方还能有些耐旱植物生长,石漠化严重地区可以说是寸草不生。中国是世界上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八省都有石漠化现象。其中以贵州最为严重。石漠化究竟会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一、只能种玉米的背后
贵州长顺县处于山区中,和其他很多山区不同的是,这里树木稀少,漫山遍野种的都是玉米。
长顺县磨油村村主任告诉记者,山上种的都是玉米的。今年因为干旱,一亩差点就20、30斤,好点就是50、60斤
今年31岁的长顺县竹子托村村民杨光辉也出生在这样的山区里。破旧的木板房就是过去全家人生活的地方。
村里的土地大部分都是石头坡地,土壤稀少,又缺少水分,除了玉米,大家不知道还能种什么。
杨光辉告诉记者全年一直都是吃玉米,甚至还不够吃。
我国平原地区玉米亩产普遍高于1000斤。然而像这样的石头地种下去玉米,一亩地一年下来多则收200斤,少则几十斤,遇到旱灾甚至颗粒无收,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过缺粮的历史。
杨光辉说,基本上2008年以前,短缺粮食是正常的
在广西省田阳县义安村,和贵州竹子托村一样,也是一个山区村落。
村民阳美蓬告诉记者地里以前种的都是玉米。
义安村生活着64户人家,然而全村平整的土地加起来也不过70亩。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村民们不得不常年上山开垦土地。
村民告诉记者那样的地种玉米收也收不多。
为什么这里的村民都只能种玉米?而且产量都这么低?原来,这些村庄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学院教授熊康宁向记者介绍,石漠化,是一种在脆弱的喀斯特(岩溶)生态背景条件下,由于人类长期的不合理的一些社会经济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最后地表呈现像荒漠一样的景观。
一是缺土,二是缺水,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因此石漠化总是和贫困相伴而生。在全国确定的592个国定贫困县中,224个分布在西南岩溶区所在的8省区市,占全国34.5%。贫困人口超过1000万,集中了当今中国约一半的贫困人口。
熊康宁说,人民的贫困,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是石漠化最明显的一个结果。
二、地球的癌症——石漠化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罪魁祸首就是石漠化。据统计,贵州省被石漠化的土地面积达36000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国土总面积的20.39%,而且土地石漠化正以每年9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而这个癌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石漠化地区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的时间,一旦丧失,若想自然恢复,需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因为难以恢复,石漠化又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建华告诉记者,(岩溶地区)这样一种脆弱性的话,那么人为就一干扰它,它恢复过来的时候,那么就很大的一个困难。
但是,这种人为的干扰却一直在持续,我国的石漠化发生地大多数为老、少、边、穷地区,人均耕地大多不到一亩,而大部分土地平均产量却只有平原地区的十分之一,于是过度开垦便成为了这里的常态,土壤流失也就日益严重。
竹子托村村支书告诉记者,过去山顶上都种了苞米,全部都是苞米。
石漠化治理当中的另一个难题是植被的恢复。对于石漠化地区来说,植被十分珍贵,然而经济贫困、能源短缺却让植被成为了这些地区烧水做饭的主要能源。
回复该发言
贵州等八省区出现石漠化现象 每年消失一个县
2 回复:贵州等八省区出现石漠化现象 每年消失一个县
飞车2011-09-18 06:37:23 发表
义安村村民阳美蓬:每天都砍一捆60、70斤的柴火背回来。
曹建华说,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石漠化的问题是最严重的。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因为中国人口密度很大,就必须要有粮食,必须要有能源。
我国岩溶地区人口密度高达208人/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53.3%,是岩溶地区适宜人口承载量的两倍,人地矛盾成为了治理石漠化最大的一个难题。
曹建华介绍,在欧洲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在岩溶地区,人与自然能够相对和谐共处的时候,人口密度大概不超过一百人每平方公里。
要想解决粮食和能源问题,就必须改变这些地区单纯依靠种植玉米的现状,让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退耕还林,让能够耕作的土地种上产值更高的经济作物,换取粮食和能源。但是连年干旱加上水利基础设施的缺乏却让他们无从下手。
竹子托村村民杨光辉告诉记者,因为全部都是石头,土地浅薄,水分不够供养,遇到干旱的时候,就吸收不到水分了。
就算经济作物存活下来,如何把产品运输出去也是一个难题。修建道路、水利设施,培育经济作物等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但是在这些山区里建设基础设施,需要投入的资金往往是平原地区的几倍,而我国石漠化主要涉及的451个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9.7%。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治理资金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竹子托村村支书说,在2008年以前,把外出务工等等这些都加进来,人均收入也就是毛收入才1300多。
就这样,过去几十年,治理的速度无法赶超石漠化扩张的速度。这一地球癌症在中国日益扩散,每年中国被石漠化吞没的土地相当于一个县的国土面积。从1987年到2005年的18年间,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增加了近4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整个海南岛的面积。
为了养家糊口,杨光辉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只能外出打工,养活自己的家人。
杨光辉说,不够吃后来再想办法,去借或者在外面打点零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严重,但是贵州当地向来就流传着“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自然条件恶劣反而刺激了当地人对土地的过度开垦,这又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状况。再加上连年干旱,贵州的石漠化扩散速度一天天加大。这个地球癌症难道真的是不治之症了吗?
三、被子加票子——妙药治癌症
2008年,国务院批复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确立了工程建设的三大目标、六大任务等未来发展方向,此后三年累计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22亿元,农业、林业、扶贫等相关方面筹措资金166亿元,作为整治的试点资金。贵州、云南和广西共有100个县纳入到第一批试点县中。各地又是如何因地制宜治理石漠化的呢?
2008年,作为首批100个试点县之一,杨光辉所在的贵州长顺县竹子托村也走上了石漠化治理的道路。除了提供种养殖产业的补贴,帮助村民解决资金问题,竹子托村还整合了水利、扶贫等资金,为产业发展修建了急需的基础设施。
杨光辉告诉记者,现在走的便道路,在2008年以前是没有的,都是政府给他们修好的。而且在这一个地方就有三个水窖。
在村里政策的支持下,杨光辉也回到了家里,准备承包土地种植核桃。
杨光辉说,因为老人已经上年纪了,到家里既可以照顾老人,又可以发展项目,这样是最好的。
由于核桃树要等4、5年才能结果,林下需要先种植牧草养殖鸡、羊等补贴收入。然而当听说地里不种玉米,改成种牧草时,第一个站起来反对杨光辉的却是他的母亲。
杨光辉说,他老妈她都是这种性格,她们认为拿去种草怎么行,粮食才是命根。
回复该发言
曹建华说,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石漠化的问题是最严重的。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因为中国人口密度很大,就必须要有粮食,必须要有能源。
我国岩溶地区人口密度高达208人/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53.3%,是岩溶地区适宜人口承载量的两倍,人地矛盾成为了治理石漠化最大的一个难题。
曹建华介绍,在欧洲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在岩溶地区,人与自然能够相对和谐共处的时候,人口密度大概不超过一百人每平方公里。
要想解决粮食和能源问题,就必须改变这些地区单纯依靠种植玉米的现状,让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退耕还林,让能够耕作的土地种上产值更高的经济作物,换取粮食和能源。但是连年干旱加上水利基础设施的缺乏却让他们无从下手。
竹子托村村民杨光辉告诉记者,因为全部都是石头,土地浅薄,水分不够供养,遇到干旱的时候,就吸收不到水分了。
就算经济作物存活下来,如何把产品运输出去也是一个难题。修建道路、水利设施,培育经济作物等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但是在这些山区里建设基础设施,需要投入的资金往往是平原地区的几倍,而我国石漠化主要涉及的451个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9.7%。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治理资金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竹子托村村支书说,在2008年以前,把外出务工等等这些都加进来,人均收入也就是毛收入才1300多。
就这样,过去几十年,治理的速度无法赶超石漠化扩张的速度。这一地球癌症在中国日益扩散,每年中国被石漠化吞没的土地相当于一个县的国土面积。从1987年到2005年的18年间,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增加了近4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整个海南岛的面积。
为了养家糊口,杨光辉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只能外出打工,养活自己的家人。
杨光辉说,不够吃后来再想办法,去借或者在外面打点零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严重,但是贵州当地向来就流传着“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自然条件恶劣反而刺激了当地人对土地的过度开垦,这又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状况。再加上连年干旱,贵州的石漠化扩散速度一天天加大。这个地球癌症难道真的是不治之症了吗?
三、被子加票子——妙药治癌症
2008年,国务院批复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确立了工程建设的三大目标、六大任务等未来发展方向,此后三年累计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22亿元,农业、林业、扶贫等相关方面筹措资金166亿元,作为整治的试点资金。贵州、云南和广西共有100个县纳入到第一批试点县中。各地又是如何因地制宜治理石漠化的呢?
2008年,作为首批100个试点县之一,杨光辉所在的贵州长顺县竹子托村也走上了石漠化治理的道路。除了提供种养殖产业的补贴,帮助村民解决资金问题,竹子托村还整合了水利、扶贫等资金,为产业发展修建了急需的基础设施。
杨光辉告诉记者,现在走的便道路,在2008年以前是没有的,都是政府给他们修好的。而且在这一个地方就有三个水窖。
在村里政策的支持下,杨光辉也回到了家里,准备承包土地种植核桃。
杨光辉说,因为老人已经上年纪了,到家里既可以照顾老人,又可以发展项目,这样是最好的。
由于核桃树要等4、5年才能结果,林下需要先种植牧草养殖鸡、羊等补贴收入。然而当听说地里不种玉米,改成种牧草时,第一个站起来反对杨光辉的却是他的母亲。
杨光辉说,他老妈她都是这种性格,她们认为拿去种草怎么行,粮食才是命根。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贵州等八省区出现石漠化现象 每年消失一个县
飞车2011-09-18 06:37:23 发表
除了来自母亲的压力,大规模养殖如何预防疾病,对于第一次搞养殖产业的他来说也是一个问题。
杨光辉告诉记者,压力是有的,有的饲养技术不到位,怕产生某种现象,中途遇到病突然死亡。
这时村里组织起了养殖协会,杨光辉成为了养鸡协会的一员。协会还专门请来了畜牧专家,解答村民们的疑问。
杨光辉说,畜牧会的领导会下来指教该怎么防疫,每指教一次,他们都会记在心里,如果下一次林鸡或者哪个地方出现这种现象,就有办法帮他们去处理了。
如今杨光辉的养鸡规模已经扩大到了800只,山腰处搭起了两座鸡舍,旁边临时搭建的小白房里也通了电,晚上他便经常住在这里看守鸡舍。他告诉我们,这800只鸡对于他来说意味着每年4万元的纯收入。这四万元靠的全部是产下来的蛋。这个鸡蛋现在一枚在市场价可以卖到2块钱一个。这只是收购价,政府经过包装,协会经过包装,最后就卖到3块多钱一枚。
而这片核桃林也是杨光辉承包的一块地,他告诉我们,再过两年核桃树便可以结果,到时每亩地又可以带来上千元的纯收入。他家种了600多棵,相当于30多亩。
去年杨光辉的家里修建了二层楼,现在全家人已经搬进了这所新房子里。花了接近14万。这14万一部分来自于养鸡,一部分来自于过去打零工。
最让杨光辉感到欣慰的是,母亲现在也支持他继续在村里搞产业。
杨光辉说,现在她们终于想通了。并且下一步计划再发展2000左右只鸡。
就在同一年,阳美蓬所在的义安村也被纳入了广西省的石漠化治理规划。山顶封山育林,山腰处的石头地则改成了种植竹子。
阳美蓬告诉记者,竹子可以编箩筐运到外面去卖,运到纸厂造纸。一年能卖2、3千块。
山脚下的平地政府则组织村民种起了火龙果。除了自家的一亩地,阳美蓬还在村里承包了3亩地。
阳美蓬说,这些苗都是政府运来的。全村为了致富都不种玉米改种火龙果了,比起过去种玉米,现在的收入要翻几番。以前种玉米一亩地两三百块钱,现在种火龙果一亩能一千多块。
更让她感到高兴的是,作为石漠化治理的工程之一,村里家家户户都修上了沼气池,背了几十年的柴火终于可以歇歇了。
义安村村民告诉记者,修沼气池花了3000块,政府补贴一半,他们自己出一半。
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换一种发展思路,贵州织金县的水土保持就卓见成效,同时村民的收入还能增长10倍,这让饱受石漠化折磨的贵州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除了贵州,云南向石漠化宣战的历史也超过20年。这20年,他们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呢?
治理石漠化这一地球癌症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大量的资金,还需要科学规划,对症下药。
曹建华说,岩溶地区整个的生态状况存在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空间分宜性,一个地区跟另一个地区治理的对策和目标可能都会有侧重,有不同。
林绍发是云南省追栗街镇大水井村的村民,家里有8亩地,当地的辣椒在市场上最高可以卖到6、7元一斤,然而林绍发却一直没能种上。
林绍发告诉记者,家里的耕地主要是山上的坡地,由于石漠化严重,地里几乎都是石头,贫瘠的土壤无法满足辣椒的生长。加上附近没有小水窖,遇上旱灾就无法灌溉,只能种点玉米。而种玉米一年一亩地也就是几百块钱。
2008年这里被纳入石漠化治理试点,政府每亩地投入了5000多元,实施了坡改梯项目,把山坡上的石头清理出来垒成层层的石堤,里面填土造地,旁边修建小水窖用于灌溉。去年林绍发也终于开始种上了辣椒。
林绍发说,今年虽然价钱不好,但一亩地还是一两千左右。
同样采取坡改梯措施治理石漠化的还有贵州省大方县。不过这里的梯田却并非是用石头垒砌的石堤,而是通过种植金银花形成的生物堤。
回复该发言
杨光辉告诉记者,压力是有的,有的饲养技术不到位,怕产生某种现象,中途遇到病突然死亡。
这时村里组织起了养殖协会,杨光辉成为了养鸡协会的一员。协会还专门请来了畜牧专家,解答村民们的疑问。
杨光辉说,畜牧会的领导会下来指教该怎么防疫,每指教一次,他们都会记在心里,如果下一次林鸡或者哪个地方出现这种现象,就有办法帮他们去处理了。
如今杨光辉的养鸡规模已经扩大到了800只,山腰处搭起了两座鸡舍,旁边临时搭建的小白房里也通了电,晚上他便经常住在这里看守鸡舍。他告诉我们,这800只鸡对于他来说意味着每年4万元的纯收入。这四万元靠的全部是产下来的蛋。这个鸡蛋现在一枚在市场价可以卖到2块钱一个。这只是收购价,政府经过包装,协会经过包装,最后就卖到3块多钱一枚。
而这片核桃林也是杨光辉承包的一块地,他告诉我们,再过两年核桃树便可以结果,到时每亩地又可以带来上千元的纯收入。他家种了600多棵,相当于30多亩。
去年杨光辉的家里修建了二层楼,现在全家人已经搬进了这所新房子里。花了接近14万。这14万一部分来自于养鸡,一部分来自于过去打零工。
最让杨光辉感到欣慰的是,母亲现在也支持他继续在村里搞产业。
杨光辉说,现在她们终于想通了。并且下一步计划再发展2000左右只鸡。
就在同一年,阳美蓬所在的义安村也被纳入了广西省的石漠化治理规划。山顶封山育林,山腰处的石头地则改成了种植竹子。
阳美蓬告诉记者,竹子可以编箩筐运到外面去卖,运到纸厂造纸。一年能卖2、3千块。
山脚下的平地政府则组织村民种起了火龙果。除了自家的一亩地,阳美蓬还在村里承包了3亩地。
阳美蓬说,这些苗都是政府运来的。全村为了致富都不种玉米改种火龙果了,比起过去种玉米,现在的收入要翻几番。以前种玉米一亩地两三百块钱,现在种火龙果一亩能一千多块。
更让她感到高兴的是,作为石漠化治理的工程之一,村里家家户户都修上了沼气池,背了几十年的柴火终于可以歇歇了。
义安村村民告诉记者,修沼气池花了3000块,政府补贴一半,他们自己出一半。
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换一种发展思路,贵州织金县的水土保持就卓见成效,同时村民的收入还能增长10倍,这让饱受石漠化折磨的贵州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除了贵州,云南向石漠化宣战的历史也超过20年。这20年,他们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呢?
治理石漠化这一地球癌症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大量的资金,还需要科学规划,对症下药。
曹建华说,岩溶地区整个的生态状况存在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空间分宜性,一个地区跟另一个地区治理的对策和目标可能都会有侧重,有不同。
林绍发是云南省追栗街镇大水井村的村民,家里有8亩地,当地的辣椒在市场上最高可以卖到6、7元一斤,然而林绍发却一直没能种上。
林绍发告诉记者,家里的耕地主要是山上的坡地,由于石漠化严重,地里几乎都是石头,贫瘠的土壤无法满足辣椒的生长。加上附近没有小水窖,遇上旱灾就无法灌溉,只能种点玉米。而种玉米一年一亩地也就是几百块钱。
2008年这里被纳入石漠化治理试点,政府每亩地投入了5000多元,实施了坡改梯项目,把山坡上的石头清理出来垒成层层的石堤,里面填土造地,旁边修建小水窖用于灌溉。去年林绍发也终于开始种上了辣椒。
林绍发说,今年虽然价钱不好,但一亩地还是一两千左右。
同样采取坡改梯措施治理石漠化的还有贵州省大方县。不过这里的梯田却并非是用石头垒砌的石堤,而是通过种植金银花形成的生物堤。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贵州等八省区出现石漠化现象 每年消失一个县
飞车2011-09-18 06:37:23 发表
贵州省大方县桶井村村民吴维江说,金银花挨着石头种,水就不从石头上乱流,土也就拉不走了。
吴维江告诉记者,大方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宜种植金银花。但是过去种植规模小,客人也不愿意来这里收购。随着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展开,当地政府加大对于金银花等中药材的支持力度,每亩地补助300元钱,扩大了金银花的种植规模,同时帮助农民联系销路。金银花长成后不仅可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吴维江说,大概3、4年,金银花就会长成大捧大捧的。和以前种玉米相比的话,收入可能是翻了十倍左右。
贵州省织金县拥有织金洞等旅游景区。2003年开始景区内便逐步实施封山育林。2008年这里被纳入试点县,当地政府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又植树造林,并在景区周围修建水利设施,购买果树苗,引导当地的农民栽种果树。随着环境的改善,附近还兴起了农家乐,前来景区和农家乐游玩的人便成为了这些水果的消费者。在通往景区路边的一片桃树林里,我们遇到了正在看管果林的张卫学。他告诉我们,过去家里的十亩地全都种植玉米,即使是丰收的年份每亩地也只能卖3、400元。2008年在当地石漠化治理项目的带动下,地里已经全部改种了桃树。
贵州省织金县官寨村村民张卫学告诉记者,种点桃树,种点果树,经济收入明显比以前种稻谷和玉米好的太多。像桃树的话,一亩地的收入大概是5000多。
2008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发布以来,截止2010年,全国451个县总计完成3.03万平方公里的石漠化治理任务,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3.8个百分点,土壤侵蚀减少近60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与2007年相比年均增长10.1%。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能不能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者 很好地结合起来,能结合好这个工程才有持续的生命力。
对于这些县来说,石漠化治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的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便有一些地区率先踏上了石漠化治理的道路,云南省西畴县江龙村便是其中的一员。1987年这里开始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2002年又完成退耕还林336亩,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32%提高到2010年的80.4%。如今山上是葱郁的林木,山脚下的泉眼常年为全村提供生活用水,地里则是成片的柑橘林。
云南省西畴县江龙村村支部委员刘超仁告诉记者,去年有几户农户一亩就搞到1万多元的收入,种十年的稻谷还不如一年的柑橘的产量收入。
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支书告诉我们,过去江龙村因为石漠化严重一直是西畴县有名的“救济村”,人均收入90年的时候208元,2004年是1200元, 到了去年高达5600元。如今村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反倒比全县高出3184元。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鼓励劳务输出和种养殖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继续分享石漠化治理所带来的效益。
杜鹰告诉记者, 社会上有人讲,说政府要被子,就是植被,老百姓要票子。就是一个要生态效益,一个要经济效益。只有把这两个东西很好地结合起来,你要被子才能得到被子,要票子才能要到票子。如果是两张皮,那么哪个也要不到。规划是到十二五末治理七万平方公里,一半面积54%,使石岩溶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扭转。
20年的时间,石漠化足以让一个海南岛那样大的国土面积寸草不生。但是这过去的20年里,贵州、云南等地对石漠化的治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更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贫瘠的土地也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用科学的发展思路,加上相应的政策扶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更好地让石漠化治理见到成效,从而避免粗放式的开荒种植给环境带来的破坏。
回复该发言
吴维江告诉记者,大方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宜种植金银花。但是过去种植规模小,客人也不愿意来这里收购。随着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展开,当地政府加大对于金银花等中药材的支持力度,每亩地补助300元钱,扩大了金银花的种植规模,同时帮助农民联系销路。金银花长成后不仅可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吴维江说,大概3、4年,金银花就会长成大捧大捧的。和以前种玉米相比的话,收入可能是翻了十倍左右。
贵州省织金县拥有织金洞等旅游景区。2003年开始景区内便逐步实施封山育林。2008年这里被纳入试点县,当地政府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又植树造林,并在景区周围修建水利设施,购买果树苗,引导当地的农民栽种果树。随着环境的改善,附近还兴起了农家乐,前来景区和农家乐游玩的人便成为了这些水果的消费者。在通往景区路边的一片桃树林里,我们遇到了正在看管果林的张卫学。他告诉我们,过去家里的十亩地全都种植玉米,即使是丰收的年份每亩地也只能卖3、400元。2008年在当地石漠化治理项目的带动下,地里已经全部改种了桃树。
贵州省织金县官寨村村民张卫学告诉记者,种点桃树,种点果树,经济收入明显比以前种稻谷和玉米好的太多。像桃树的话,一亩地的收入大概是5000多。
2008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发布以来,截止2010年,全国451个县总计完成3.03万平方公里的石漠化治理任务,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3.8个百分点,土壤侵蚀减少近60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与2007年相比年均增长10.1%。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能不能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者 很好地结合起来,能结合好这个工程才有持续的生命力。
对于这些县来说,石漠化治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的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便有一些地区率先踏上了石漠化治理的道路,云南省西畴县江龙村便是其中的一员。1987年这里开始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2002年又完成退耕还林336亩,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32%提高到2010年的80.4%。如今山上是葱郁的林木,山脚下的泉眼常年为全村提供生活用水,地里则是成片的柑橘林。
云南省西畴县江龙村村支部委员刘超仁告诉记者,去年有几户农户一亩就搞到1万多元的收入,种十年的稻谷还不如一年的柑橘的产量收入。
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支书告诉我们,过去江龙村因为石漠化严重一直是西畴县有名的“救济村”,人均收入90年的时候208元,2004年是1200元, 到了去年高达5600元。如今村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反倒比全县高出3184元。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鼓励劳务输出和种养殖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继续分享石漠化治理所带来的效益。
杜鹰告诉记者, 社会上有人讲,说政府要被子,就是植被,老百姓要票子。就是一个要生态效益,一个要经济效益。只有把这两个东西很好地结合起来,你要被子才能得到被子,要票子才能要到票子。如果是两张皮,那么哪个也要不到。规划是到十二五末治理七万平方公里,一半面积54%,使石岩溶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扭转。
20年的时间,石漠化足以让一个海南岛那样大的国土面积寸草不生。但是这过去的20年里,贵州、云南等地对石漠化的治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更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贫瘠的土地也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用科学的发展思路,加上相应的政策扶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更好地让石漠化治理见到成效,从而避免粗放式的开荒种植给环境带来的破坏。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贵州等八省区出现石漠化现象 每年消失一个县
共有5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