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今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十周年。在昨天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2011年长三角城市群黄浦论坛上,专家们对十年来有关课改的种种争议和质疑作了研讨,还对高考(微博)加分政策的调整提出了诸多建议。
课改需面向全体学生
在以“新观念、好实践”为主题的此次论坛讨论中,不少与会的专家和一线教师提出,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了,但却带来学生之间分化更加明显的问题。课堂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少数活跃分子,那些水平一般的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也就不用积极思考了。这样就使得学生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也可能就会落空。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业务水平还达不到课改的要求,表现在教学指导上缺位严重。会上,有专家举例说,在上《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学生认为“狐狸很聪明,它为了得到肉,很会动脑子”。与会者点评指出,对学生这些“发散性思维”,教师要进行点拨。
取消竞赛加分被认同
恰恰是由于学生分化的日趋严重及教师课堂教学水准的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科竞赛、升学加分等“好处”,越来越被“优质”学校所垄断,“名师才能出高徒”成了普遍现象,这也导致了高考加分政策容易剑走偏锋。在昨天的论坛上,市教科院普教所公布了一份有关新高考加分政策反响的调查报告,为这样的担忧提供了佐证。
据悉,目前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大约有14项,但具体到各省,加分种类竟达192项之多。目前,已有85%的被调查家长了解了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的政策。调查还显示,近59%的家长和学生认同取消国内奥赛及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的保送资格,76%的家长和学生认同对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进行限制,85%的家长和学生认同对于各项加分不得超过20分的规定。
加分政策应体现公平
这次的高考加分政策实为微调,并没有大刀阔斧地对加分项目进行删减,仅是对近年来争议较大的项目进行了调整,对于其他的诸如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则维持原来的政策。而且,由于各省加分情况各不相同,导致加分标准差异明显。
为此,有专家建议,为体现课改的公平和持续有效,教育部应适当收回各省加分项目的制定权,对不合理的加分项目进行剔除。各省加分项目的设立应符合公平原则,除了烈士子女、少数民族等照顾性加分可以视情况而定,对于其他考生,应该设立具有普适性的加分项目。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信息应当予以充分的公示,并建立完整的监督、举报与惩罚机制。
无标题文档 欢迎各教育机构、高校联系合作! 内容:010—82558107 广告:010—82558598
网易高考生家长QQ群:169977054 网易高考生QQ群:171906279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