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工大与依然会谈现场
2009年,正是金融危机后陶瓷行业“受伤”的第一年,依然陶瓷总裁唐勇决定注册成立依然陶瓷;2011年,更是陶瓷行业内后金融危机时代最艰辛最“极寒”的一年,唐勇决定让依然陶瓷正式进入市场,进入人们疑惑而期待的视线。
两个艰难的时间点,孕育出卓别不同的依然陶瓷很快就受到同行及媒体的关注。日前,由华南理工大学品牌研究所和佛山传媒集团(佛山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陶瓷品牌竞争力报告》及“2011中国陶瓷品牌价值榜”研究项目小组(下称:记者)约访了依然陶瓷总经理郭灿明(下称:郭灿明),就依然陶瓷品牌竞争力以及中国未来陶瓷品牌的发展道路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品牌极寒年的破解之谈。

郭灿明
应极寒年做充分的品牌筹备
在房产调控政策及市场疲软、成本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业界及媒体道出了陶瓷行业遭遇“极寒”的说法,但依然陶瓷毅然坚持进入市场,绝对不是一时的胆色和意气想法,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从行内纵看,只为消化产能而缔造一个新品牌,继而进行品牌推广之事,屡见不鲜;但依然陶瓷在走品牌路的当初,却是在拿到注册商标之后才正式进入市场,则是行内鲜见。“依然品牌是从注册到商标通过这两年内,一心一意扑在研发和策划方面的。从品牌的文化定位到产品研发,从展厅设计到装饰规范,再到进入市场的推广策划,每一处都尽可能做到基础夯实、系统完善,都是依然为日后埋下稳扎根基的坚持和执着。”从郭灿明道出依然品牌筹备的细节工作中,记者感到依然品牌垒起是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细致的培育,在有一定的沉淀后才进入市场的。
在采访中,郭灿明把依然陶瓷比喻为一个孩子。他说,用两年时间的孕育,只为日后打破传统营销模式,走出一片新天而作的充分准备。依然已经针对目前市场的弊端作出了策略的调整,也作出了精准的目标市场定位,制定了确保企业产品迅速转移到终端消费者的根本渠道保证。
走服务和研发的品牌新路
目前,陶瓷企业面临极寒年的困境,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行业重新洗牌和企业重新竞争上岗的机遇。
郭灿明指出,陶瓷行业的品牌竞争最核心的就是服务的竞争。“陶瓷行业的发展阶段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已从过去的产能提升阶段变成现在的服务提升阶段。优质的服务是需要利润来支撑的。而目前陶瓷行业定位中、低端产品的企业,将很难适应现阶段的市场需求。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价格透明、利润微薄,这样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服务要求,从而会让出相当的市场占有率。而单一品牌,走产品特色路线并定位相对高端的品牌,却逐步在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故此,研发成为高端品牌的‘当家主题’。走品牌路线,也是现阶段陶瓷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更是我们‘依然’品牌需要坚持的路线。”
关于品牌与服务的关系,郭灿明独特地认为,商品既然作为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那服务的质量就是缔造品牌差异化的润滑剂。而服务的质量,是品牌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确保企业产品迅速转移到终端消费者的根本保证,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和差异化的服务才能实现企业良性运转,市场份额越做越大。
品牌管理体现全面的文化氛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