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事家具产销行业近20年的潘阳(化名)向记者介绍实木家具的鉴别方法。
威海一消费者花3万多元买来的名贵“实木”家具,竟是纸壳和发泡剂压制而成,15日本报报道此事后,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
各种“实木”真假难辨,假洋品牌多如牛毛,是什么造成了家具市场的种种乱象?本期潜新闻为您讲述“实木”家具市场的“潜规则”。
在使用材料上,各家的标注大不相同,有的甚至只标注“实木类”等含糊的字样。不少消费者发现家具的猫腻后,往往会被商家一句话挡回来:“当初也没说是纯实木的。”
“有些小作坊的造假技术很高,看上去甚至比真正的实木家具更华丽,花纹也更精致,手感很好,在外行看来与实木相差无几。”潘阳说,有的消费者以为家具分量足就是真木头,其实这是严重的误区。
一个衣柜用六七种木材很正常
家住威海高区文化西路的焦女士近日打扫屋子时,不小心碰掉家具外表的烤漆,这时她发现,去年花3万多元买的整套“实木”家具看上去并不像实木。找到行家帮忙鉴定后她才知道,花大价钱买到的竟是“树脂模铸”的家具。
由于焦女士未保留购物凭证,到威海市工商部门投诉也未能成功维权。她的遭遇并非个例。
红木、美国橡木、水曲柳、楠木……16日,记者走访威海各大家具商场发现,家具材料的品种名目繁多。
在市区青岛中路一家具商场,一套标价8900元的双人床的标签上标注材料为实木,记者询问是什么品种的实木时,销售人员称是橡木,并一再表示对材料大可放心。
然而,当被反复询问整个床是否都是橡木时,这名销售人员打起了“太极”,最后透出实情:“只有床头是纯橡木的。”
“不懂行的买家很容易上当。”在威海从事家具产销行业近20年的潘阳(化名)介绍,纯实木家具是指所有材料都是未经再次加工的天然实木,不使用任何人造板。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款家具使用多种木材的情况十分普遍。以一款普通衣柜为例,面板和背板的用材就不相同,侧板和底板往往也不会使用同一种材料。“一个衣柜用六七种木材很正常。”潘阳说。
“现在只要实木材料超过30%就能被称为实木家具。”潘阳说,但它们可能只有部分主料是实木,辅料则是一些板材经过贴皮处理做成仿实木。
不少家具售价是成本的五倍
17日,记者在威海文化西路一家具商场看到,同一商场内的价签各式各样。有的商家详细标注了产品名称、编号、规格尺寸、等级、产地、材质等信息,有的则只标注了价格和产地。
在使用材料上,各家的标注也大不相同,有的甚至只标注“实木类”等含糊的字样。
不少消费者发现家具的猫腻后,往往会被商家一句话挡回来:“当初也没说是纯实木的。”
而目前,国家还未对家具产品标注出台强制性规定,生产厂家、经销商由着性子标注的现象比比皆是。
尽管价签各不相同,但各商家对于打折却是一致地热衷,走进商场,随处可见“打折处理、样品甩卖”等字样。
在青岛北路一家具卖场内,标价上万元的组合沙发,刚一询价就被销售人员打出了6.5折的折扣价,再经一番议价,折扣甚至更低。
“再低也有的赚。”潘阳透露,目前家具市场对于标价有“潜规则”:基本是成本价的5倍。
潘阳以一套标价一万元的家具为例解释,进价只有2000元左右。即便是原价打5折还能卖到5000元,碰上特别会砍价的买家,价格压到4折,扣除各项费用还能净赚50%以上。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