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鹏华基金副总裁曹毅
编者按:2011年,基金发行愈来愈难,发行只数越来越多,规模却越来越小,三季度以来成立的37只新基金平均首募规模9.13亿元,仅有2008年熊市时18.2亿元的平均首发规模的一半。
在基金业管理规模徘徊不前的背景下,基金公司能否走出销售困局?在目前的困难时期,基金公司应该怎样做营销?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鹏华基金公司主管营销的副总裁曹毅,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即使再来一轮牛市,基金也不可能鸡犬升天,有些基金的规模可能快速成长,有些不一定能够长大,那种靠基金数量快速提升管理规模的方式应该不会是主流。只有那些现在致力于基础建设、投资能力强、服务好、口碑好的公司,才能在下一次行情到来时脱颖而出。
老客户维护好,口碑好了,公司发展的基础就牢固了,大一点的公司,客户数量都是上百万,200万客户每年流失5%就是10万,一只新基金有一万个左右客户,要发10只产品才能弥补流失的客户。因此,客户存量比增量更重要,如果能把老客户留住,首发也就不那么重要。
鹏华基金营销的理念,要从关注产品的销售,向关注客户的投资体验、关注客户账户盈亏变化、关注客户满意度转变。
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毅:经济学博士。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科员,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副主任科员,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副总监、渠道部总监。现任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作为身处基金营销一线的实践者、思考者和领军者,曹毅主张应该360度了解客户,着手分析客户的不同需求,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曹毅要求营销团队在进行基金营销的过程中,引导投资者形成更科学的理财观念和生活方式,力争做到为每个投资者提供适合的投资方案。
如只注重发行新基金
将影响公司长远发展
新基金发行数量大增,首发规模却在不断下降,目前的追新潮会给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曹毅:基金首发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新基金发行只数越来越多,发行规模越来越小,发行越来越难,代价越来越高。其实按目前的进度,今年基金销售的绝对金额跟去年差不多,总量并没有大的变化,但基金只数多了,摊到单只基金的规模就小了。
今年的一个特点是,中大型公司发行的新基金增加了,抢占了渠道资源,小公司发行更加困难。过去小公司等一等,还能等到较好的发行时机,现在银行的通道永远都很拥挤。有银行客户经理给我们看了他们的工作安排表,每周至少增加两只新基金发行,一个月内可能有6、7只基金密集发行。发行只数多了,渠道资源更加向大公司集中。实力有限、没有较突出的业绩、又缺少跟渠道谈判能力的公司,的确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基金公司如果只注重发行新基金,将很难把精力放到长期有益的工作上。基金公司为新基金发行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严重入不敷出,这必然会消耗原本可以加强持续营销和客户服务的资源,影响到公司长远的健康发展。
大家都吃了亏
才会逐步恢复理性状态
销售难已成基金业的顽疾,为什么会出现目前这样困难的局面?为什么这么困难,大家还是要拼首发?
曹毅:从博弈论看,个体的理性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比如看演唱会时,大家各归其座,基本上都应该看得见,如果第一排突然站起来,第二排也得站起来,最后是全场人都站起来。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看得见而站起来,结果是秩序全乱了,大家都看不好。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