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变动31次,投资总监变动65次,
这只是2007年以来的部分数据。
公募基金挖角战背后,是行业共同面对的人才困局。
一个猎头给成保良的电话:你有意来国联安做总经理吗
关于挖角这件事,今年流传最广的一个笑话是这样的:
招商基金前总经理成保良,离开了基金行业去一家PE做总经理。所以招商基金几经抉择之后,选择了国联安基金前总经理许小松顶替成保良。
国联安董事会非常仓促地,委托猎头公司开始市场化招聘总经理,其实也就是希望从别家基金公司挖到一个合适的人。
于是,有一天,成保良接到了一个猎头的电话,那头说:听说你来上海了,有意到国联安当总经理吗……
业内大佬们对此事无奈摇头的背后,是67家基金公司共同面对的人才困局。
人所共知,基金公司并不需要太多钱,目前全行业注册资本最高的平安大华,不过3亿。这个行业最好的资产,永远是人。
因此,所谓挖角大戏,所谓人才流动,本是平常道理平常事。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却是失败的挖角在不断增加。
有一些失败,几乎一开始即被注定。每一位总经理,都曾与董事会有过短暂的表面和平。双方的客气微笑,最终依然抵不过实际控制权的反复较量。
有一些命中注定的失败,源于对文化和岗位理解的不同。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会以绩效和业绩为先。你几乎很难看到,一个出身激进作风公司的人,能够在某些老十家和银行系公司获得多高的认可。
然而,更多的情况是,公司所托非人。
一位最近刚刚确定了总经理人选的董事长对我说,我们找了很久,觉得真正适合做总经理的人,全行业加起来也许30个都没有。
并不是每一位明星基金经理,都适合做投资总监。
并不是每一位优秀的渠道人才,都统领营销大军。
当然,更不是每一位资历够深、曾当过副总很多年的人,就一定能够做一名合格的总经理。
我们这次统计的,仅仅是过去四年中的成败得失。
在基金公司新一轮大扩容之后,随着今年明显的全行业管理人才短缺,你会看到更多的失败案例。
有一些错误的任命,来自于股东或者管理层的个人好恶和历史渊源;有一些,则完全源于公司本身对于职位和竞聘者的不了解。
但在这个最透明的行业,最后的结果,你总是可以看得到。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所有的金融行业中,基金行业平均人员素质、平均薪酬最高,却最让人感觉人才吃紧。
在有一些故事里,如果牌照管制可以放开,让这个行业重新回到以人为本,那所谓人才危机,本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你我皆知,某一些现象,已与行业和牌照无关。只关乎那家公司、那个人,以及你,永远不明所以的基金持有人。
相关链接:
检阅投资总监:65次变动 天治挖常永涛成果显著
8位投研副总:姚毓林稳定华安 袁宏隆水土不服
检阅6总经理:王鸿嫔规模冲40倍 申万4年3换
4位市场副总:谢卫洗牌离场 于东升拉高排名3位
5位副总:邓召明战龙各掌一方 闫译文出自吉信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