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北京市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分析报告》中获悉,今年二季度全市组织机构新增38181家,同比增长16.2%,环比增长40.7%。报告认为,这种快速上涨态势,预示着下半年GDP增速会有所回升。
作为每个单位的“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是赋予在本市依法注册、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统一法定代码标识。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主任朱玉兵介绍,组织机构按类型可分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工会、社团等11个类别,“从2005年至今,组织机构的新增量逐年上升,一般在每年的二、三季度迎来高峰。”
在11类组织机构中,工会的“扩编”可谓壮观。今年二季度,本市新增工会1712家,同比增长524.8%,增幅超过5倍,遥遥领先于天津、上海、重庆3个直辖市。
另外,根据市总工会的要求,今年年底前企业工会组建率要达到80%以上。许多工会组织因此迅速恢复并重建。
受北京住房限购政策影响,今年二季度新增房地产行业组织机构仅663家,同比锐减50.1%。而去年二季度的新增数是1329家,同比高涨83.3%。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房地产行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作为宏观经济的综合产业,它的上下游关联着57个子行业,是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大户”。限购政策出台后,本市房地产市场陷入价格僵持、交易冷淡的局面。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仅为55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8.4%。房地产开发商对市场前景预期不乐观,导致房地产企业大幅减少。
今年二季度,本市新增机关3家,而去年同期是12家。实际上,近两年来机关新增数一直在大幅减少,并趋近于零。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二季度新增72家,同比降低4%。这也是今年8月起本市大力改革事业单位,冻结其总量和编制、禁止新增的结果。
从总体情况看,今年二季度本市共新增组织机构38181家。有25518家位于中心城区,占总数的67%。其中,朝阳、海淀、丰台区新增量名列前三,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报告提出,从新增组织机构的地域分布特点,可以看出产业功能的过度集中,是造成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原因之一。(记者 汪丹)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