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纳信息CEO杨永智
在一次行业沙龙中,百纳信息CEO杨永智抛出了足以令手机应用商店老板们抓狂的观点:
“手机浏览器才是最贴近Google搜索核心的,所有东西都在云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Apps从应用商店跑到Web上去。”此言距离《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那篇备受争议的《Web已死》发表,尚不足一年。
让我们用通俗的语言把杨的观点解释下:当下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将应用下载到本地实在是有违“瘦终端”的趋势,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能不再需要访问应用商店,而是在手机浏览器上启用任意一款应用。这完全颠覆了软件商店老板们的“入口”观。
杨永智已然将他的观点兑现了:
2010年3月,百纳推出了一款海豚浏览器,专门针对智能手机的触摸屏,允许用户像定制桌面浏览器一样定制移动浏览器。发布17个月的时间,它在谷歌Android Market浏览器类下载量排名第一,网罗了全球1000多万用户,其中有美国第三方应用商店GetJar创始人,有谷歌副总裁Andy Rubin,也有雷人歌后Lady Gaga。iPhone版本全球首发8小时后,迅速占据37个国家和地区的分类Top Free排行榜第一名。2011年7月,百纳拿到红杉资本、经纬创投的A轮千万级美元融资。
近期可以印证杨永智看法的一些微观事件是,2011年6月份,英国《金融时报》推出了针对iPad的新应用,用户已无法在苹果App Store中找到它,这家世界知名媒体正逐渐将它的读者由客户端赶到浏览器上,而网络零售大拿亚马逊也推出了基于Web的应用。
百纳并非一开始就跟浏览器结上关系。
2010年1月,百纳信息在武汉创立。
与海外掘金的众多开发者无二,百纳最初是在谷歌Android Market上圈场子发的家。在海豚之前,百纳做了上百款应用,一是为了交叉推广、积累人气,二是探路、占坑,看看Android到底是怎么个玩法,哪个能赚到钱。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百纳在海豚浏览器的“坑”蹲了下来。一天,杨永智在餐厅吃饭,对桌一老外想吃鱼,可中文还没学利索,便掏出iPhone涂鸦一条鱼出来。杨永智大受启发,原来手势比划可以来得这样随心所欲!比照触摸屏时代还在延续PC导航键的交互方式,后者显然是落伍了。
海豚浏览器一炮走红。这是谷歌Android Market上第一个支持手势操控的浏览器,你画一个字符“β”,就可以直接进入百度。没有做任何推广,完全依靠Google Market自身的排名算法,海豚发布首月用户下载量达25万。想谈合作的美国佬蜂拥而至,有些迄今也没搞清楚,躲在海豚背后的,居然是一群蜗居于武汉创业街、6×24小时连轴转的技术疯子。
杨永智把他的团队伪装成了一家硅谷企业。在本轮融资前,有美国媒体要采访海豚,他们拒不见面,有事邮件谈。众多渠道合作,包括TechCrunch、PCWorld的访谈,都是在20多万封邮件往来中搞定的。拿到融资后,百纳才在美国当地招兵买马,组建市场团队,募到的也是清一色的当地人。
杨永智的经验:必须以当地人的面孔呈现,你才能参与到他们的Party当中去。“中国人想在硅谷谈生意,人家可不愿意和你谈。硅谷人十分看重创新、看重专利保护,他们知道中国代表的是怎样一种商业文化。”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