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朱镕基同志将迎来83岁生日。在此之际,一份特别礼物——《朱镕基讲话实录》于9月8日出版发行。《朱镕基讲话实录》一经出版,立即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新的图书热。该书汇集了朱镕基的经济政策与民生思想,特别是书中首次披露的相关政策批示扣人心弦,至今仍具有借鉴与启示的意义。比如,这套书中关于民航“正点”、汽车工业补贴、外汇储备政策、分税制改革等政策与思路值得回味。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将推出系列报道,尝试把朱镕基的思想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作出全方位的讨论与解读。
“一个国家的民航水平很低,飞机老不正点,如果这个都抓不上去,这个国家是没前途的。”
1991年10月7日,朱镕基在全国民航服务工作会议上表示。说这番话时,朱镕基刚从上海赴北京任国务院副总理。
对于主抓的民航业,朱镕基说,“民航的一切作为,代表国家的形象、民族的精神。”其中,朱镕基特别强调航班“正点率”。
在这套《朱镕基讲话实录》的第一卷,收录了《“正点”是民航服务质量的中心》一稿。在这篇讲话中,朱镕基说:“不正点,其实也是没有安全感,这不是指飞机掉下来,而是不知道几点飞。”
朱镕基亲身遭遇晚点
“对于飞机正点的落实,从主观上找原因,不要从客观方面去原谅自己。”朱镕基说,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以具体事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朱镕基在讲话中补充说。
讲话录中,还讲述了一次朱镕基的亲身经历。
1991年4月,朱镕基访问西欧,早晨到机场后才知道飞机不能起飞。原因是飞机的油管坏了,要换,要开票、办手续,要晚点到下午两点半起飞,但到两点半也没能准点起飞。
机长向朱镕基解释说,原因是装行李的临时工不懂配载业务,把行李摆得不平衡,他带头上机才把行李摆好。
以此次亲身经历为例,朱镕基向参加1991年全国民航服务工作会议的人员反问:摆行李,是否有制度?是否应该有个人去监督?怎么能让临时工随便放?有了制度如果没有严格执行,就要从内部找原因。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民航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班正点率一度提高到85%。然而,近几年来,中国民航的航班正点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据统计,2005年中国民航航班正点率为81.99%;从2006年到2009年,航班正点率没有超过83%。而国家民航局统计显示,去年中国民航航班正点率为75.5%。
中国消协的投诉分析显示,航空运输投诉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航空运输投诉量同比上升89.3%,居投诉增幅首位。其中,航班延误投诉最多。
对于正点率下滑的原因,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归结为“三大原因”:首先在于民航业发展太快,空域资源紧张;第二是由于航班量的增加,航空公司在运营管控上加大了工作量;第三,是去年极端天气增多。
民航局发布的 《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天气原因或流量控制在主要航空公司航班不正常原因统计中仅占19.5%和27.6%;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在主要航空公司中的占比则为41.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航空业一位人士聊天,该人士表示,上述数据说明,即便有很多 “不可抗的因素”,事实上,只要航空公司肯努力,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有所作为。
“抓正点,你们叫‘正常率’,我用通俗的话讲是‘正点’。”朱镕基说,正点是民航提高服务水平的中心环节。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