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佛山择校费收与用违规被央视曝光(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报道:央视曝光佛山“择校费门”,是一起典型的具有佛山特色的择校生超限和择校费违规使用的问题。佛山部分高中招收择校生为何“超限”?这本质上与佛山一市辖五区的组团行政体制有关;择校费何以能够违规使用?这是经济富裕的佛山在财政拨款时对数额很小的择校费不作细化的结果;择校费使用缘何监管不力?这又与佛山近几年施行的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不无关联。
在采访佛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时候,记者听到一个与南海区教育局负责人在《焦点访谈》作答时相同的声音:“最好就是取缔(择校费 )”。这短短的5个字,透出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些事与愿违的无奈。
追问1
超额择校生“招还是不招”?
区级优质教育与大市追求均衡的博弈
看过《焦点访谈》当期视频的人会发现,在采访违规使用择校费的教育主管部门时,“出镜”的均为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而佛山市教育局并未出现。而记者就此事询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现“淡定”:“佛山一市辖五区的行政管理模式,属于市教育局直管的学校只有4所,这种情况我们一早就跟《焦点访谈》的记者说明了。他们也明白,所以直接去找区教育局。”该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佛山特色的中考招生实情。
尽管今年佛山市8所优质高中所有学位均面向大市招生,然而在《焦点访谈》曝光的2007—2009年,该项政策刚刚起步,除市管的佛山一中所有学位面向全市招生外,各区的优质学位中,仅有20%的招生指标面向全市招生。也就是说,区级教育部门可以调控那80%的招生计划,市教育局难以实质性介入。
有一项政策在“超限”招收择校生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2008年起实施的中考录取“志愿优先”。这一政策实施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进一步调配各学校的生源,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缓解过去因“分数优先”导致高分考生集中在个别学校的情况,力图做到教育均衡。
有心人应该记得,“志愿优先”付诸实施的第一年,即2008年,南海很多考生因志愿填报不慎出现“高分低录”的情况,几十名家长聚集在佛山市和南海区教育局请愿,并最终由南海区教育局给予了解决。“南海区情况特殊,考生人数多,流动性又非常小,绝大多数南海中考考生都选择继续在南海升读高中。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志愿优先’录取以来,每年都有一部分‘高分低录’的考生,他们不愿意去差一点的学校,能怎么办?很多人就需要靠择校来解决。”
据市教育局知情人士透露:在每年中考录取结束后,对于上了一定分数线,又“高分低录”的考生,南海区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这些高分考生以名校择校生的身份再录取一次,这是石门中学择校生“超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抛开这些特殊情况,该知情人士坦言,因择校生可收取高额择校费用,招收“超限”肯定也与利益有点关系。
追问2
违规使用择校费“算还是不算”?
财政没有单列,还是不屑单列?
石门中学在回答《焦点访谈》提问时,承认将部分择校费用于教师奖金,南庄高中承认拿择校费买车,三水中学财务人员则承认择校费“在临时工工资支出了一部分,二是商品房服务支出一部分,个人家庭补助一部分,其他资金支出一部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