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尔丰。图/fotoe
1911年6月17日,这天上午,成都川汉铁路公司内的一座戏台,被临时改做了一个讲坛。台下,熙熙攘攘坐定两千多人,躁动和不安弥漫在整个会场。
四川省谘议局副议长罗纶起身登坛,先向满场的人作了个揖,开口便说:“各位股东!我们四川的父老伯叔!我们四川人的生命财产——拿给盛宣怀给我们出卖了,卖给外国人去了!川汉铁路完了!四川也完了!中国也完了!”说罢,嚎啕大哭。顿时,全场不分老少,哭声震天。
一个月前,清廷颁布“铁路国有”上谕,将商办的川汉铁路收归国家,由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向列强借款兴建。消息传到四川,大小股东及各界代表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罗纶“砰”的一声在桌上砸了一拳,喊道:“我们要誓死反对!”台下一片响应。随即,罗纶倡议,成立一个联络各界民众,反对铁路国有、拒债废约的组织,名字就叫“保路同志会”。台下山呼通过。
保路运动愈演愈烈,两个月后,新任四川总督赵尔丰急急从川滇边务中抽身,赶赴成都收拾乱局。
谁知,这一去,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线,也让他本人身首分离。
铁路乱局
19世纪后半叶,当火车第一次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时,人们一度把它当做“怪物”。不过,时过境迁,到了世纪之交,清廷急欲通过新政变革图强,兴建铁路、打通血脉,已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同时,由民间集资、独立筑路的呼声,从一开始便沸反盈天。
1903年7月,四川总督锡良上奏清廷,请求“自设川汉铁路公司,以辟利源而保主权”,第一条拒绝外资的铁路就此发端。次年1月,公司正式成立,初为官办,后来纯粹商办。
按计划,川汉铁路自汉口起,经宜昌、重庆等地,最终到达成都,全长约2000余公里。所需巨额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每年对川人田赋的抽租,也就是说,全川7000万人,均成为了这条铁路的股东,那两条细窄的铁轨,牵涉着惊人的利益。
而赵尔丰,正是川汉铁路公司的主要创办者之一。
这位汉军正蓝旗出身的官员,起初只是个抄写公文的小角色,后来在山西当县令时,遇见了贵人,时任山西巡抚的锡良一眼相中他,一路提拔,最终带到了四川。1904年11月,赵尔丰在锡良保举下当上了川汉铁路公司督办,搭建了公司最初的骨架。他还为铁路找来了最好的工程师——1907年代理四川总督期间,赵尔丰一封电报拍到邮传部,邀请詹天佑主持大局。
只是,赵尔丰肯定想不到,请来了“大厨”,却未必能做出好菜。
1909年12月10日,川汉铁路正式开工。半年后,詹天佑深入工地视察时,见到的情形触目惊心:工程质量差、施工管理混乱、职工及学员工作懈怠甚至品行不端者比比皆是。
詹天佑在工地严肃批评了一个工作不认真的负责人,并责成他上交相关数据一览表,结果该负责人对詹天佑的指示竟然不予理睬,并擅自离职办理私事去了,气得詹天佑七窍生烟。后来给朋友的一封信,他写道:“这里没有可依靠之人,却还要把他们当做是善良的同僚。一俟我得到自由,我就要另谋他职。”
实际上,令詹天佑大光其火的乱象,几乎存在于当时所有商办铁路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相当一部分商绅只将铁路当做一本万利的发财机会,公司内部任人唯亲、贪污浪费,效率低下达到惊人的程度,更遑论技术和资金上的种种难题了。
直到1911年5月,川汉铁路只修通了不到18公里。
就在这个月,清政府一道谕令,风向变了。
川汉死结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