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早盘两市窄幅震荡,成交再度萎缩。临近中午收盘5分钟,蓝筹股急速拉升,带动股指探底回升。截至中午收盘,上证综指收于2447.80点,涨10点,涨0.41%;深成指收于10665.84点,涨8.21点,涨0.08%。盘面上看,水泥、券商、建材等板块涨幅靠前;黄金、煤化工、酿酒食品等板块跌幅靠前。周一上证指数跌破前期低点2437点,能否复制去年6月29日、2008年10月27日之后不破不立的走势呢
周一沪市单日成交再创新低达486亿,无疑眼下已是空方的最后一击。这一击的量度跌幅最大幅度将指向去年低点2319点,当然市场也随时可能出现逆转。
作为趋势投资者,对后市做出提前预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跟随趋势才是保证本金安全最重要的方式。在下跌趋势没有出现明显结束的信号之前,继续谨慎观望是最佳策略。所谓熊市最终的底点只有一个,谁也无法预料哪里才是最低点,就像什么时候是春天、什么时候是冬天一样,很少被定义为哪一天。
欧美股市依然处于漂浮不定的状态,但估计未来对A股的影响将呈逐渐减弱趋势。因为A股目前更像一潭死水,大多数投资者处于被套状态。恐慌情绪往往会在下跌初期或中期主导走势,但到了下跌的末期,由于多数人已被深套,盘面呈现死水状态,对利好麻木,对利空也会麻木,一直跌到跌无可跌的状态方会开始下一阶段的循环。
中期来看,一、二线蓝筹股仅个位数的PE水平,远高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分红,与2008年年底、2005年1000点水平的价值无异,机会OR风险?关键在于你看问题的角度,是看一天、一周的短期交易性机会还是一年以上的长期投资性机会。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机会总是留给有勇气、眼光、HOLD住和具备前瞻性思维的人,而且注定是少数人。
随着熊市的持续,基金、券商也遭遇了寒冬。据悉,三季度以来,新基金发行愈发艰难,首募规模日益萎缩,“迷你”基金频现。数据显示,7月1日以来成立的36只新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为10.65亿元,较上半年的16.64亿元平均规模大幅缩水。今年新成立的142只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为15.12亿元。私募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也陷入困境。这意味着,目前的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不仅大幅低于2010年的21.30亿元和2009年的31.89亿元,也低于2008年熊市时的基金平均首募规模18.2亿元。
不少基金募集规模挣扎在2亿元成立生死线上。据统计,今年募集规模不足3亿份的基金多达9只。一些基金为能成立,不得不延长募集期,今年以来延长募集期的新基金有10只。新基金发行的“迷你”记录也屡被打破,日前一只债基仅获得2.21亿元发行规模,勉强通过2亿元成立底线。
据统计,股票型基金仓位已经下跌到70%,距离历史67%的最低水平仅一步之遥,基金总体已无筹码可减,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基金重仓股或者是一二线蓝筹股继续向下的动力已经衰竭。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