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8月7日,大型实景剧《希夷之大理》在云南大理上演
继电影《无极》之后,陈凯歌又一次把“舞台”搭在了云南。这一次是大理。7月6日起,由陈凯歌导演的大型实景剧《希夷之大理》每晚在大理古城郊区的北水库上演。
“这次的投资超过《印象丽江》,是目前全国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最大、演员人数最多的实景剧。”大理州旅游产业开发集团网络企划部经理唐立志说,“我们最大的噱头就是陈凯歌和久石让。”
目前,唐立志要做的工作就是用最华美的语言把这部剧宣传出去,让路人皆知。他的办公室里,满是灯箱广告、宣传条幅,他会像得了“职业病”一样的问前来采访的记者,“你们的发行量是多少”,然后盘算着如何投广告。
“这个项目州里寄希望很大,州委、州政府把它看作是大理旅游二次创业的分水岭。”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透露。
实景剧的背后,一面是政府心急如焚地希望它能拉动地方旅游发展,在短时间内吐出大量“金子”;另一面,一些民众开始担心,原本沉静、从容的古城,会因此沦为“下一个丽江”。
有大理本地人在网上发帖称,“我不希望大理沉寂、被遗忘。但是我更怕有一天人们来到大理看到的都是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看到那些喧闹,而真正的美被掩埋”。
“这个版本不能体现白族文化”
8月3日晚,大理古城郊区北水库。沉寂了一天的古城喧闹起来。
写着“希夷之大理大型实景演出停车场”的牌子横在洪武路中间,下面的小字提醒,“过路车辆请绕行”。四名交警站在一旁,拦下“不听指示”的车辆。细雨中,三三两两的观众打着伞,鱼贯入场。
夜幕下的舞台,背靠苍山,一座巨型彩虹桥飞跨水库。
剧本出自白族传说“望夫云”---南诏公主与苍山上的年轻猎人相爱,却遭父王阻挠。父王请来罗荃法师将猎人打入海底变为石螺。公主抑郁而死,但精气不散,化身为望夫云。终于,洱海狂风大作,吹开海水,现出石螺。公主得见爱人,风乃止息。
“希夷之大理”中的“希夷”二字,语出老子《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为“声音太大了,反而听不见;形象太大了,反而看不见”。陈凯歌将其放到这部剧中,解释为“人的情感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它存在,还很强烈”。
“是我们白族的故事,但改得瞧不懂了,就是瞧个场面。”70分钟的演出结束后,大理人张国有些失望。
首演仪式上,陈凯歌曾诚恳地表示,这是他和全体演职人员向白族文化致敬。
在云南景洪当过7年知青的陈凯歌,有着很深的云南情结。他在《少年凯歌》一书中描述到,“火车上的四千公里穿过了八个省、市。我头一次看到了黄河、长江、平原、高原和古旧的小镇。不白的帆驮起风,慢慢驶进苍茫;不毛的山坡上,突然闪过一方绿色”。也因此,几年前,他将大片《无极》的拍摄场地放在了云南迪庆州。尽管最终,此片招来一些恶评,陈凯歌也背上了一个破坏环境的骂名。
大理土生土长的林向松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解释,“望夫云”有几个版本。在佛教和官方版本中,讲的是苍山上的一个妖怪,对南诏王的女儿起了色欲。最终,主持政法的罗荃法师将其诛灭。在林向松看来,祖师的举动对妖怪和女子来说,是灵魂上的拯救。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