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首只QDII华安国际配置在关闭三年多后,将于11月份“保本”归还持有人
在1个多月后,中国首只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将终止运作,按照原始面值一元美元返还给持有人。
根据华安基金今日发布的公告,长达三年的华安雷曼欧洲诉讼案近日达成了和解——雷曼欧洲应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支付4488.99万美元(按照1美元6.3848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28661.30万元)的和解款项及相应的利息。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从而使得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无法估值、申购赎回。
“在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第一个投资保本周期于2011年11月自然到期后,鉴于原先投资的结构性保本票据的设计人、计算代理人、安排人——雷曼兄弟国际(欧洲)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相继破产,结构性保本票据的结构已经被破坏,基金已无法再留在原来的结构中进行正常的运作。为保护广大基金持有人的权益,华安基金提出了终止基金而不转入下一投资周期,基金合同到期终止。”华安基金在新闻稿中说。
QDII净值为0.97美元
事情得从3年前说,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宣布倒闭,这使得和雷曼兄弟相关公司合作、投资雷曼兄弟公司承担保本责任的结构性票据的华安国际配置面临着损失。
当年9月18日,华安基金发布“关于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相关保本责任的公告”称,华安基金将对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持有的结构性保本票据承担到期保本责任。
资料显示,华安国际配置成立于2006年11月2日,在其第一个投资周期内,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将全部投资于结构性保本票据,也就意味着华安基金将对基金投资的所有项目进行保本,截至2008年6月30日,结构性票据的成本为1.00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43亿元)。
与此同时,华安基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9月23日,华安基金暂停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赎回。
此外,华安基金以违反双方签订的《产品合作协议》有关义务和责任为由向上海高院起诉雷曼欧洲,要求雷曼欧洲对90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7463.2万元)标的相关损失作出赔偿,上海高院于2008年9月27日正式受理,随后并冻结了雷曼兄弟公司在中国等值的QFII资产。
2009年6月中旬,上海高院开庭审理此案。华安基金相关人士昨告诉早报记者,2009年6月15日至6月16日上海高院开庭审理该案后,法庭没有当庭判决,而是建议双方庭外和解。
根据华安基金今日披露的和解结果,雷曼欧洲应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支付44889933.48美元的和解款项及相应的利息。
据上述人士介绍,上述9000多万美元左右结构性票据主要分为两部分:收益性资产和零息票据。根据华安基金的新闻稿,算上已经成功回收的收益性资产和雷曼欧洲向华安国际配置支付的和解款,华安国际配置的单位净值为0.97美元。
“2年多的时间里谈判不计其数,之所以拖了两年,就是因为我们提出的赔偿比较高。”上述华安人士说,为了持有人利益,当然赔偿越多越好,所以对结果并不满意。
汇兑损失18.85%
对于达成0.97美元的单位净值,华安基金在新闻稿中和其他基金作了对比,认为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