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疯狂的裁缝”原名张丛斌,2010年初到广州,同年5月,在广州新港中路开了一家服装店,开始推行湿定制。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期生意不尽如人意。2010年年底,微博火热,张丛斌也在新浪微博注册了一个账号,之后开始将微博发展成扩展业务的平台。
一个大男人为什么想要做衣服,张丛斌说这个和他的个人情感有关。
张丛斌:跟个人的愿望有关系,做衣服本来是很件美好的事情,做大家都买得起的好衣服是一件更美好的事情。我家里面生活条件还可以,但是人总是要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经历过不少的职业,但是一直以来都不是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用微博交流不奇怪,通过微博也能做生意,这倒是对微博这种形式的另一种解读。大家知道我们传统的做法是量体裁衣,衣服要合身不能仅仅靠在网上敲字。这方面,疯狂的裁缝是怎么解决的呢?
他推行网站和概念店同步上新,顾客可以在家中浏览,有中意式样就到概念店试穿,合适的话,回家后在网站下单付款,等待收货即可。外地姑娘无法到达概念店的,就得认真对照尺码,或者量旧衣服参考,直接在网站下单付款。
“疯狂的裁缝”反对高级时装的盲目网络购买,他认为,时装不是标准品,年轻女性的容貌、气质,甚至脸型、发型都是对高级时装款式风格的严峻考验。“莫尔斯密码”在线下开设湿定制概念店,提供样衣供顾客选择试穿,合适才下单定做。主张人人平等,不设VIP,概念店内只提供样衣试穿服务没有交易,顾客试穿后回家通过网络下单。
越来越多年轻女性开始不再崇尚品牌,不依靠名牌来彰显身份,她们更注重服装本身面料的舒适和剪裁缝纫工艺的严谨,但市场上没有针对此类需求的服务,高成本的服装只能去品牌商店购买,疯狂的裁缝觉得他的产品定位正是这样一个人群。
张丛斌:不看中是不是名牌,而只追求是不是一件好衣服,这样的女性消费者占了一个越来越大的比例,她们会想着只需要一件纯粹的好衣服,不需要名牌来彰显我的身份。
客户支付给裁缝成本和部分佣金。因为省去中间的销售环节,而且也不会产生库存,价格相对会比商场里的品牌衣服便宜不少。根据张丛斌的说法,在商场里卖5000元左右的一件大衣,成本在500元左右,另外他们收取100-200元的佣金。
张丛斌:衣服的成本在衣服的销售价格里面占的比重其实是很小的,大概只有10%左右,不会超过20%,在传统的流通渠道里面,他要经过代工厂、品牌商、总代理,然后到下面的加盟商,一直到最后面实体终端店铺的租金、水电包括人工的工资,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我的品牌不会有什么品牌溢价,所以我只是单纯的想帮顾客完成一件她想要的衣服,就是这么简单。
今年4月底,“疯狂的裁缝”开始在微博发布一些衣服的样板,然后有粉丝开始跟帖,表示要定做。截至今天,张丛斌的微博粉丝已达到了5万6千多人。近一个月以来,每天来自微博的订单,达到几十个,营业额好的时候能达到3万元,差的时候也有1万多,来自微博的业务占一半以上。下一步,疯狂的裁缝也想小公司再有大发展。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