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举办开工典礼,华阴市毁掉了近400亩即将收获的玉米
8月27日上午,渭河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工程(下称南山分洪工程)在华阴市高家村举行开工仪式。华阴市政府网的消息称,该工程建成后,可拦截三条直接入渭的南山支流24小时强降雨所产生的超标准来水,确保支流不决口,实现“常遇洪水不成灾,设防洪水不决堤,超标准洪水有对策”的防汛目标。
华阴市多位农民却联名举报称,该工程实际上是“人工湖”,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而建造的。
政府租用农地2.3万亩
8月15日,华阴市政府发布《关于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工程土地流转及环境保障工作的通告》称,为了治理渭河南山支流,华阴市决定建设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工程,为此,要租用部队农场、国营农场、太华办、岳庙办、五方管区、桃下关区等单位的土地,共计2.3万亩。
“你看,这些原来都是我们村的玉米地,现在都被毁掉了。”8月29日下午,指着一片光秃秃的农田,董生鑫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介绍说。
65岁的董生鑫是华阴市五方管区高家村村民,他正是本次“农民联名举报”的发起人。
董生鑫说,8月27日的开工仪式就是在眼前这片农田里举行的。这里原本种着玉米,再有一个多月就成熟了,可是,从8月22日开始,多台收割机、旋耕机出现在这里,把近400亩即将成熟的玉米毁掉了。
“这只是开始,”董生鑫担忧地说,“一共2.3万亩。”
“这些都是耕地,都是良田啊!”董生鑫表示,这里是“关中白菜心”,2.3万亩土地全是旱涝保收的良田,如今却要被毁掉建人工湖,村民们难以接受,意见很大。
另一位村民告诉本刊记者,这里名义上是建分洪区,实际上是建“人工湖”.他曾在华山北站看到过宣传图:大大的人工湖,呈扇形分布,湖心有假山,四周别墅林立,附近还有气派的高尔夫球场。
“这是一个单纯的水利工程项目”
在董生鑫等农民联名举报的第二天,8月26日,华阴市政府对此进行了公开回应:此工程是“应急分洪工程”,建设目的是“根治渭河水患”。
回应称,华阴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境内秦岭北麓6条南山支流向北入渭,自三门峡水库运行以来,335m高程以下地区成为淹没区,渭河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升,南山支流受渭河洪水顶托倒灌,在支流中下游形成临背差2-4米地上悬河,导致支流泄洪不畅,近年来洪灾频发。
为了缓解防汛压力,消除南山支流及渭河洪水倒灌对库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威胁,华阴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根治渭河南山支流水患的指示精神,决定在二华夹槽地带实施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工程。
该工程拟在罗夫河东堤以东,朝华路以西(靠近河流两岸没有村庄,不涉及搬迁的低洼区域)建设,东西跨度约11.2km,南北以二华干沟为轴,宽约0.8-2.5km,整个工程总面积13.66平方公里(合2.049万亩),工程平均挖深1米左右,库容1924万立方,估算总投资7.6亿元。
回应还称,该工程实施以后,不仅可以拦截洪水、补充地下水资源,还可以利用湖泊水面调整库区农业产业结构,为群众增收提供条件。
关于农民举报的“毁青”问题,华阴市政府在回应中承认“拓展了300余亩土地”,作为前期开工用地,地上青苗已制作成饲料回收,政府也按照协议给群众做了赔付。
“这是一个单纯的水利工程项目。”8月31日上午,华阴市水务局党委书记郑鹏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