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克•奎特隆(Frank Quattrone)喜欢穿风衣,这在美国风险投资家中并不多见。事实上,他属于一眼就能被记住的那一类人——面色苍白、双目突出,另外还蓄着浓密的八字胡须。
当然,他也的确就像是一个摇滚明星——多年前,弗兰克仅凭一人之力,就将硅谷引入华尔街的视野,这曾让硅谷与华尔街都唯他是从。
1983年,弗兰克加入摩根士丹利时,虽然惠普与苹果电脑已经上市,但华尔街并未真正将硅谷视为一座金矿。而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弗兰克,从那时起就开始扎根于斯,他的同班好友中包括微软现任CEO史蒂夫•鲍尔默。
1990年,弗兰克负责了思科首次公募(IPO)的项目,随后是网景和亚马逊一飞冲天的IPO;而在1998年到2000年的三年中,作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负责高科技投资的强权人物,他曾帮助138家高科技公司完成了IPO。这一数量,几乎相当于华尔街另外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所做的总和。
一时间,弗兰克•奎特隆“权倾四野”——更重要的是,他对朋友极为慷慨,每次他有新项目上市,都会从其中留出几十万股分给朋友们。
成为“弗兰克的朋友”,曾经是硅谷这个富豪遍地之处最高身份的象征。而这份长长的“朋友”名单中,就有eBay的前女老板梅格•惠特曼和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等等。
然而,上个世纪网络泡沫破碎后,弗兰克•奎特隆立即成为众矢之的。华尔街一直传闻,弗兰克•奎特隆当时每年仅薪酬就有1亿美元,这让那些自认为“被背叛”的投资者们疯狂不已。
最终,美国政府以“妨碍司法公正”起诉了弗兰克。2004年,弗兰克被认定有罪,并被判入狱18个月。两年后,上诉法院推翻原判。在控方的妥协下,弗兰克终于和联邦检察官达成辩诉交易,他的指控全部被撤销。
现在,蛰伏数年的他又再度活跃起来。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惠普收购Palm和Autonomy背后,居然都有弗兰克•奎特隆的身影。他后来成立的投资银行Qatalyst,作为投资顾问建言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并促成惠普收购Palm和Autonomy。
差点被击倒的银行家
2004年5月3日,弗兰克•奎特隆在纽约南区联邦法院里,依旧是身披一件风衣,留着浓浓的小胡子。他在听到宣判后努力保持平静,走过去拥抱了母亲和正在哭泣的姐姐,告诉她们一切都会好起来。
弗兰克的罪名为“妨碍司法公正”。2000年12月4日,弗兰克收到一封从下属的融资部门发来的电子邮件,建议他发一个备忘录给手下职员,提醒他们按公司规定将过期文件处理掉。
次日下午,弗兰克给手下数百名职员发了一封邮件,并在结尾处加了一句话:“以本人在南德克萨斯州MiniScribe案件中作为关键证人的经验,我强烈建议你们执行这个任务。”在MiniScribe案中,时任摩根士丹利管理主管的弗兰克作为公司的重要证人出庭作证,称他们销毁MiniScribe的一些文件只是例行公事,案件最终以陪审团认定摩根士丹利没有过错而告终。
这封邮件成了弗兰克所有不幸的根源:2003年2月3日,时任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总裁麦克要求夸冲辞职;2004年5月3日,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法官对他作出了有罪的判决,其中包括两项妨碍司法罪名和一项妨碍作证罪名,刑期18个月;此后,他又被勒令终生不得涉足证券业务……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