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析“李双江式爸爸”家庭教育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间的孰是孰非自不必多说。在这里我就想把他们当作一个家庭,一个没有任何特殊光环的平常家庭来说说,看能否获得点启发。
慈父过慈 严母不严
无论李天一的行为多么的“罪大恶极”,我们都不能忽略一点,那就是孩子是家庭的孩子,他的行为所投射出来的一定是家庭文化和价值系统,同时反应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因为这会决定家庭中的教养模式。在一段简短的视频当中,反应出这样一个家庭关系:父亲是家中的光环人物和权威,但是扮演的却是家中的“慈父”角色;母亲虽然也有自我的身份和认同,对孩子也想严厉,但是在“威严”并年龄悬殊的“慈夫”面前,无法发挥应有的角色,只能是表面严厉,实质上会屈从于他的角色和影响力,会按照他的意愿来影响孩子。而孩子是一个“在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中,快乐成长的孩子”。
孩子的错误总有人扛 在没有挫折中“幸福”长大
那么这样的家庭会怎么样?最起码可能的一点就是孩子被过度保护,就算是犯了什么错误,家中了不起的父亲也会替他扛着,为他的行为“买单”。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孩子从小犯了错误,总有人出面为他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就不会有什么挫折体验,没有挫折体验的孩子自然学不会为自己的行为去承担责任。过度保护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永远无法从错误中去获得经验、去成长。如何从小就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是我们很多的地位显赫、物质充裕、父亲又过于“慈爱”的家庭需要注意的方面。
* 从长大后的“罪行”反推 看看孩子该怎么长大
李双江与儿子同台献唱 称儿子是国家的
如果我们就李天一在这一事件中的行为进行反推,从心理学的角度,能看到什么呢?人的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让心理学有了从个体某一行为去反推儿时发展特点的能力。所以,从孩子的无同情心、侵略性等方面,如果反过来推就小时候在某一反展阶段内孩子的负面情绪未被正确的引导,同时家庭内缺乏规则有关。
不会对孩子说“不” 孩子将毫无规则
孩子最终要从家庭走向社会。李双江自己都说了“儿子是国家的”。那么国家是法制的,社会是有规则性和秩序性的,是理性的有一定的主流价值观的。一个从小在家中就没培养好规则意识的孩子,如何走向社会,做出他自己和社会期待的行为?从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而言,5-10岁是内心规则建立的关键阶段。但是如果连“一想到打孩子,还没打眼泪就流下来的”李双江而言,对孩子说“不”,对孩子制定家庭规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溺爱的结果 是孩子残缺不全的人格
每一个溺爱孩子的父亲,都要看到,自己在通过“爱孩子”,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求,在心理学中叫“关系获益”、“心理获益”,通过“爱”孩子来实现自我的权力欲、控制欲、自我中心,从孩子身上寻求自我的另类价值感,比如给孩子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和满足,从而得到孩子对父亲的无条件崇拜和依赖等。这样的孩子,带着残缺不全的人格走向社会,给社会带来的就是极大的不稳定和危机。
父母满足自己童年的内心缺失 最后牺牲的是孩子
同时,孩子的每一个不良行为的背后,都会隐含着一种关系的补偿,补偿父母自己年幼时被父母欠缺的东西。比如,在采访里,李双江提到不忍打孩子(在这里可以说是不忍心对孩子管教),当时主持人提到“您不会像您父亲小时候对您那样。。。(粗暴)”;再比如,李双江提到会给孩子提供最好、最快乐的环境和条件,因为自己小的时候玩玻璃球都是奢侈。这些都是做父母的通过孩子满足自己内心的缺失。这样做,无疑是满足了自己,牺牲了孩子。在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上,身为将军的李双江也不能免俗。
* 愿所有的“李双江式”的爸爸们都要以此为警钟
回复该发言
"李双江式爸爸" 请给孩子的爱再少一点
2 回复:"李双江式爸爸" 请给孩子的爱再少一点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