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上海国际奢侈品牌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世界公认的国际奢侈品牌90%以上已落户上海,沪已成为国际奢侈品牌进入中国的首选地。该报告同时调查统计指出,已有169个国际奢侈品牌在上海开设零售网点,涉及领域主要包括服装、皮具、手表、珠宝、化妆品等个人消费品。
有着155年历史的Burberry(博柏利 )的北京旗舰店4月13日热闹开幕。博柏利 执行长艾伦兹表示,博柏利 计划短期内将中国的分店增加到100家,以因应市场强劲的需求。
博柏利 财务长卡特莱特表示,博柏利 在中国的销售量已成长30%,而且持续上升。综观全球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名牌商品,中国等新兴市场的购买力尤其惊人。未来一年内,博柏利 将在中国、拉丁美洲及中东等地区扩店,零售店面积将增加12%-13%。
据悉,博柏利 在中国的销售额每年以两位数增长。2010年6月,博柏利 品牌以7000英镑买回中国市场的零售权,标示着博柏利 大力拓展中国市场的开始。博柏利 的经销店大都分布在北京和上海,50家店在2009年的销售额达到7500万英镑。除了内地市场的50家店,博柏利 还收回了香港的13家店、澳门的一家店以及台湾的19家店。
2010年,众多品牌宣布将在2011年开新店和翻修店面,投资将继续集中于发展销售网络。“外国市场的萎缩,中国市场的增长,无疑给奢侈品巨头们带来了在中国扩张的空间。”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事实上,早在全球金融危机刚刚来临之际,范思哲、爱马仕、路易威登等世界著名奢侈品牌已经显露出了扩张中国市场的迹象。
在北京和上海,短短几个月内,Tod’s、LouisVuitton、BottegaVeneta、Cartier、SalvatoreFerragamo、Zegna等众多品牌的旗舰店和在现代购物中心开设的超大型专卖店接二连三开张。这些国际奢侈品牌争相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
WGSN亚太区总经理朱丽·哈里斯曾说:“中国和世界的奢侈品消费走势,是两条曲线,一个从低往高攀升,一个从高向下跌,终于在21世纪有了交叉。”
以Dior为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探索。1994年,Dior在上海有了第一家店铺。开店的投入获得了丰厚回报,Dior首席执行官曾表示,Dior在中国获得了销售额的成倍增长,这个市场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我指的不仅仅是销售数字,还包括他们对品牌的理解深度及购买需求。”
报告指出,国际奢侈品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进入上海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上海国际奢侈品牌类别呈多样化特征,消费的概念正从“小件”向“大件”、从“产品”向“服务”、向“文化体验”扩展,高端会所、旅游度假、游艇休闲等服务性奢侈品牌也在加快发展。
奢侈品牌经营模式有直营和代理两种,目前正在从代理转向直营为主。LVMH集团、历峰集团、古驰集团等国际奢侈品集团都选择在上海直接投资经营直营店,且选择上海作为中国地区总部所在地以及投资运营中心所在地。同时,零售店铺选址也从条状的中心商业街区扩散到都市购物中心,还有新建现代化商务楼宇及历史保护建筑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