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沟油的要害不在取之“地沟”,而在于这些多次油炸、使用过的油,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醛、酮、过氧化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地沟油中的主要致癌物是黄曲霉素,其毒性相当于等量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地沟油肯定不能给人吃,但它是很好的工业用油,”专事清洁能源化工与绿色催化研究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王金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即便工厂花费数倍价格,以更高的技术处理、净化、提纯后,地沟油依然很难达到正规食用油的标准。因此,国际上对地沟油的通行处理方式是作为工业用油原料。”
然而,自地沟油现身中国食品市场十余年来,将地沟油引向工业用油的努力似乎见效甚微。
每年有一半废油回流餐桌
中国每年会产生多少地沟油?
北京清研利华石油化学技术公司技术总监鲁西诺介绍,科学上的计算方法是,食用油使用量的15%为将成为废弃油脂,中国每年食用油消耗量在2100万吨到2300万吨之间,按此计算,全年至少产生300万吨地沟油。
公众印象中粘乎乎脏兮兮的废油,在鲁西诺眼里却是宝贝:可提炼矿山选矿捕收剂——脂肪酸和脂肪酸钠;可生产铸造粘结剂——植物沥青;最主要的是可经过加工提炼生成替代石油柴油的清洁燃料——生物柴油。生物柴油不仅能有效地再利用餐饮废油,而且还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硫化物排放低、生物降解性高达98%,且降解速率是普通柴油的2倍,可大大减轻意外泄漏时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目前全国生物柴油的总产量还不到80万吨,按1.01吨地沟油产生1吨生物柴油计算,这意味着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沟油变身为清洁能源。“除去有些是用作化工原料、饲料加工之外,大概有100万吨到150万吨返回了餐桌。”鲁西诺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
就在今年6月,荷兰皇家航空旗下的SkyNRG公司宣布其一项厨房废油处理新技术,可将1吨地沟油可转化成0.95吨“可再生飞行燃料”,虽然其价格是普通飞机燃油的3倍,但荷兰航空开始采取“50%地沟油燃料加50%化石燃料”的混合燃料策略,并考虑在一两年后100%使用合成燃料。
德国、日本政府都由以较高价格收购地沟油,提炼后用作燃料;英国、美国、新西兰则专设全封闭垃圾桶收集废油,不得随意倾倒或收购,回收的油主要被用来生产生物柴油,也用于生产化学品、有机肥料等;巴西则将“地沟油”简单过滤后,供给垃圾回收车作为燃料。

废油回收无力
看着国外如火如荼地收集废油,一直致力于生物柴油事业的鲁西诺有些“羡慕嫉妒恨”,他们面临的首要难道是原料收集困难。“整个地沟油销售流通渠道,为什么会朝不利于地沟油治理的方向流通?主要因为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企业利润分配不公。”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废弃油脂企业资质规定,但各地均有环保局或市容管理部门负责核准餐饮废油脂收集企业的资质。不过具备这种资质的企业在各地并不多,比较多的如上海和成都,各有23家具备废油脂收运许可的企业家,比较少的如哈尔滨,仅有两家,而北京,只有四家。
仅靠有限的几家企业回收废油显然不现实。于是,小商小贩成为这些企业的“二传手”。据鲁西诺估计,这些企业亲自回收的废油脂量,最多占全部回收量的20%,其余均来自饭店门口“小蹦蹦”上的“蓝皮桶”。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