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洗牌加剧
“不转型就只能被淘汰。”昨日,上海汉宇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施宏叡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他表示,如果房产中介机构不顺应形势,仍坚持只做二手代理,就很有可能无法继续生存。
今年以来,在楼市陷入僵局的大背景下,与房地产“唇齿相依”的地产中介业也经历了“严冬”,先是中介门店数量持续减少,继而开始了不计成本的“折佣大战”,如今,已陷入“整体性亏损”的上海各房产中介纷纷主动“转型”,希望通过增加一手代理业务特别是商业物业代理业务“突出重围”。
一手代理业务量“井喷”
“汉宇地产一手代理的总体业务量已经超过二手代理。”近日,施宏叡向本报记者透露,从今年3月份开始,汉宇地产在商业物业代理上的业务量已经翻倍,代理收入也明显增加。
据汉宇地产方面提供的数据,如今汉宇的一手业务代理量大概占到总量的60%,而60%中又有45%是做商业物业代理。也就是说,商业物业代理的业务量已占总业务量的27%左右。
无独有偶,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分析师黄河滔也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的一手楼盘代理业绩占比由之前的约25%提高至8月份的约45%,而在一手楼盘的业绩中,商业物业的比例约为三成。
与此同时,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楼市的低迷,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将中介引入到自己的分销体系当中,欲与中介抱团取暖。例如,以往“从不给中介生意做”的知名地产商和记黄埔引进中介帮助其分销豪宅楼盘“四季雅苑(资料、论坛)[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
而此举,正好也大大增加了中介的业务量 除了汉宇地产和21世纪不动产之外,包括中原、德佑在内的多家知名中介机构已向本报确认,其公司一手楼盘及商业物业代理方面的业务量在显著上升。
一手楼盘及商业物业代理,让已陷入“整体性亏损”的上海房产中介行业看到了严厉调控下的“一缕暖阳”。
德佑地产商用部总监惠凯对本报记者表示,与往年中介激烈争抢一手代理业务不同的是,如今开发商普遍主动将一手楼盘包括商铺、写字楼交给大型中介分销。“这促使一手业务量出现 井喷 。”
商业物业代理顺势而为
种种迹象显示,沪上中介公司正开始逐渐放弃赖以生存多年的二手房“战场”。曾经在上海小有名气的香港上市公司美联物业,今年甚至关闭上海门店,暂停公司的二手房代理业务。
从各大中介公司如今的业务结构来看,另一个新兴的“战场” 商业地产代理适逢其时。
惠凯表示,“中介代理这个行业竞争一直都很激烈,只不过现在大家都盯着一手楼盘代理以及商业这块,这部分业务量其实不大,但是中介很多,所以大家都在抢这块 肥肉 。”
在施宏叡看来,增加一手楼盘及商业物业的业务比例,总体来说是顺应市场趋势的一种做法。“二手房代理业务与楼市一样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回调,而一手楼盘代理这块现在还比较好做。同时,商业这一块相比住宅受到的限制少,开发商进军商业地产的热情也很高。因此,增加这部分业务比重,我们也只是顺势而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汉宇为代表的“顺势而为”者,市场中亦不乏果断“转型”抢夺市场者。中原地产副总经理唐振东近日向本报透露,中原将转型主攻商业地产代理业务,从传统的二手房业务转向“刚需”类住宅楼盘、酒店式公寓以及商铺的代理业务。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中原地产二手房业务部已有三成业务转成了一手楼盘代理,如今,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五成。同时,五成中有超过一半的业务主要是商业地产代理业务。
风险隐现
回复该发言
整体性亏损加剧 沪中介集体撤离"二手代理"市场
2 回复:整体性亏损加剧 沪中介集体撤离"二手代理"市场
li1371352011-09-23 20:28:32 发表
无疑,商业地产的热潮让地产中介看到了机遇,然而,商业地产本身也由于地产商的“一哄而上”聚集了不小的风险,并因此招致了管理层“限贷”措施的出台。
今年8月,一份来自上海银监局的风险提示,揭开了商业地产调控的序幕。
上海银监局要求禁止个人消费信贷用于购买商业用房,同时,上海各商业银行必须在商业用房竣工验收成为现房后,才能对买房人发放商业贷款。
一时间,正赶上商业地产热潮的地产中介可谓“唇亡齿寒”,而新政的调控效果似乎立竿见影。
施宏叡表示,虽然今年3月份以来一手楼盘及商业物业代理方面的业务量出现“井喷”,但从8月份开始,这部分业务已经出现明显的回调。
惠凯坦言,受到新政的影响,同时加上炒作热情的渐渐退却,虽然整体情况还是不错,但商业代理业务量确实已经大不如前了。“之前商业物业代理部分占到整体业务量的三成左右,但最近已经在下降了。”
黄河滔亦表达了他的担忧,“商业地产已经积聚了不小的风险,因此,对目前的商业地产分销热潮还是持谨慎乐观态度为好。”
一个业内已普遍认识到的残酷现实是,在“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房产中介行业残酷的“洗牌”已无法避免。
有机构的数据显示,“史无前例”的楼市调控下,粗略估算,上海已减少了10%~15%的中小型中介公司。
而21世纪不动产方面表示,2008、2010年的两次地产调控,上海前五大中介的市场份额之和都有2%~3%的提升,大批中小公司的倒下,正在带动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黄河滔认为,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轮调控的深度、长度都超过以往。“只有坚持有序健康发展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
回复该发言
今年8月,一份来自上海银监局的风险提示,揭开了商业地产调控的序幕。
上海银监局要求禁止个人消费信贷用于购买商业用房,同时,上海各商业银行必须在商业用房竣工验收成为现房后,才能对买房人发放商业贷款。
一时间,正赶上商业地产热潮的地产中介可谓“唇亡齿寒”,而新政的调控效果似乎立竿见影。
施宏叡表示,虽然今年3月份以来一手楼盘及商业物业代理方面的业务量出现“井喷”,但从8月份开始,这部分业务已经出现明显的回调。
惠凯坦言,受到新政的影响,同时加上炒作热情的渐渐退却,虽然整体情况还是不错,但商业代理业务量确实已经大不如前了。“之前商业物业代理部分占到整体业务量的三成左右,但最近已经在下降了。”
黄河滔亦表达了他的担忧,“商业地产已经积聚了不小的风险,因此,对目前的商业地产分销热潮还是持谨慎乐观态度为好。”
一个业内已普遍认识到的残酷现实是,在“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房产中介行业残酷的“洗牌”已无法避免。
有机构的数据显示,“史无前例”的楼市调控下,粗略估算,上海已减少了10%~15%的中小型中介公司。
而21世纪不动产方面表示,2008、2010年的两次地产调控,上海前五大中介的市场份额之和都有2%~3%的提升,大批中小公司的倒下,正在带动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黄河滔认为,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轮调控的深度、长度都超过以往。“只有坚持有序健康发展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