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大跌,基金近乎全线溃败,行业乱象丛生,截至昨日(9月23日),655只开放式基金(非QDI、货币)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1.67%,仅6只债券型基金取得正收益,偏股型基金全军覆没,单只基金净值跌幅最大的达到了28%。
基金业绩不佳令基民“痛心疾首”。行情不好,基金业绩难有起色,导致投资者不愿买基金,基金销售由此陷入困境,一条恶性循环的链条随之产生。本组基金熊市底部生态图将为读者呈现基金行业恶性循环链条上的烦恼众生相。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全面溃败,牛熊交替中还对基金经理有最后一点信心的投资者备受煎熬。
银河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股票方向基金全线亏损,净值增长率低于-20%的基金有近30只之多。其中,标准股票基金净值平均亏损13.55%,普通股票基金净值平均亏损14.26%;标准指数基金平均亏损11.37%,增强指数基金平均亏损10.26%。
其中股票仓位上限为95%的偏股基金亏损13.04%,上限为80%的偏股基金平均亏损为11.64%。灵活配置基金中,上限为95%的平均亏损11.64%,股票上限为80%的灵活配置基金净值平均跌幅为11.38%。
一直被奉为稳定收益类产品的债券基金,今年以来全面报亏,截至上周末,普通一级债基平均净值跌幅为3.99%,普通二级债基为4.94%。这样的跌幅大大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
而本周的下跌正在将这一亏损继续拉大。数据显示,仅三季度以来,九成左右的基金已经出现净值亏损,净值折损超过10%就有200多只,三季度基民资产大规模缩水几成定局。
定投的苦恼:梦见绿油油的股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李先生是某国企单位的中层干部,30岁出头,看上去意气风发。他从去年1月1日开始做基金定投,李先生选择定投的两只指数基金是国泰沪深300和华夏沪深300。
在定投刚开始的第一个月,李先生选择买华夏沪深300指数,不过1.2%的手续费让他觉得有些贵,紧接着第二个月,便将大部分钱转投了国泰沪深300。
去年年初,李先生开始定投的时候,上证指数还在3200点附近一带,一年下来,个股起起落落,难以把握,但好在指数变化不大,尽管也是略有负收益,但和买股票型基金来比,也算稳定了,从他自己所能涉及的信息判断来看,股市向好是大概率事件,只要股市长期上涨,他定投的这两只基金跑赢CPI甚至取得可观收益都问题不大——至少他心里是这样盘算的。
不过,到今年下半年,上证指数先是跌破2800点、接着是2700点、再是2600点、到2500点,如今2400点也已经岌岌可危。李先生定投的苦恼也随之而来,截至本周四,他的银行账户上华夏沪深300亏损了20.43%、国泰沪深300亏了接近12%。
自从股市“一泻千里”,李先生定投的指数基金毫无悬念地随之下跌,看着账户上每天减少的净值,他越来越坐不住了——他计划补仓。他每天到单位的第一件事情已不是先收邮件,安排自己这一天的工作,而是先浏览财经网站,看看有什么影响股市走势的新闻发生,同时还多了一道工序,那就是再看看隔夜美股的收盘情况。股市的起起落落,让李先生的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
每月9日是银行扣款日,这天也是公布上月宏观数据的日子。现在的他对数字也变得敏感起来,CPI、GDP、存准率、利率他都能准确说出,但凡能引起国内股市波动的一切相关信息,他都不想错过。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