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5个月,“免费午餐”公益项目惠及全国77所学校1万多名学生。邓飞

邓飞“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发起人、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 插图勾犇
发起人邓飞解密民间公益项目“免费午餐”
“免费午餐”成在公开透明
一个媒体人,一群知识精英,一个新媒体工具,上百万名捐赠者,在郭美美事件导致传统公益模式备受质疑的当口,民间公益项目“免费午餐”从网上发酵造就奇迹。短短5个多月募集善款1690余万元,为77所学校的1万多个孩子烹制了免费的午餐。
昨天,故事主角邓飞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说,他和同伴只想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获取基本的国家福利,免于饥饿,顺利成材回报社会和国家。
“免费午餐”缘起偶然
从今年4月开始公募,整个项目现在募集了多少钱?
邓飞:从4月2日开始到上周五,合计募集善款16934212.05元。5个多月,共为77所学校1万多名孩子提供免费午餐。
京华时报:听说这个项目的缘起是你与一位山村教师的聊天?
邓飞:今年2月,我以“2010年度记者”的身份参加了天涯社区的颁奖晚会。我的邻座、一个叫小玉的支教女教师告诉我,她所在学校(贵州省黔西县花溪乡沙坝小学)的学生没有午餐,每天她一个人端着饭盒,没办法面对他们热望的眼神,不得不快步走进自己的宿舍去吃饭。最初我们是想帮助她所在学校的孩子们。
京华时报:可能很多人都会被感动,但是不一定付诸行动,为什么半个月之后就去了?
邓飞:因为我承诺她了。我们要去给那个学校建食堂,让孩子们吃上饭。
京华时报:到了之后你看到的是什么?
邓飞:孩子们蓬头垢面,没东西吃。中午喝凉水或者在小卖部买零食。我们去了小卖部,发现全是假冒伪劣食品。后来,我们又去了其他更为困难的学校,深圳一个企业家提供了第一笔两万块钱的启动资金,只有一周时间,孩子们就吃上饭了。沙坝小学成为我们资助的第一所学校。也是这一天微博上线,开始公募。
京华时报:公募开始不久就出现了郭美美事件,对项目有没有影响?
邓飞:郭美美事件令人对公益组织不信任,给我们增加了困难。但也让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公益组织反思、改变和提高自己。这也是中国公益深刻改变的一个契机。有很多怀疑,比如我们吃一碗面花了多少钱、我们打车还是坐公交车、鸡蛋在山村的价格等等,很多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通过解释和回复,我们就会得到理解和支持。
让每个人爱心绽放
京华时报:最初有没有想到做到现在的规模?
邓飞:想到一定会有如此规模,但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年度计划就是1000万。
京华时报:募集到第一个100万是什么情形?
邓飞:4月17日,我用微博直播在河南两所小学展开“免费午餐”。广州的一个企业家在微博上说他愿意支持我们的免费午餐,谁转这条微博,他就向我捐款9元。结果几个小时就转发了10万多条,实际上他事后捐了100多万过来。有了100万我们就想今年能不能做1000万。结果也实现了。
京华时报:项目的成功离不开草根民众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