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三个月楼盘供应量激增、市场压力增大的趋势已经基本确定。对于购房者来说,捂住钱袋、继续等待是最佳的策略。
随着传统销售旺季逼近,对于楼市走向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楼市表面的冷清背后却是购房者的焦虑程度不断积累。
人们期望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资讯以帮助自己来决策,媒体报道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媒体也让我们更焦虑。近日,两类截然相反的报道频频见之于媒体。如《预售转现售,多个别墅项目欲避开限价令》所报道,多个别墅项目如大南山紫园(资料、论坛)、润恒御园、金地天悦湾、和黄观湖园(资料、论坛)君墅等将从预售转现售,以避开限价令。其实不仅仅是别墅项目,还有不少偏高端的高层项目也在转现售。预售转现售相当于拿时间换空间,在资金积压以及后续政策不明朗情况下开发商敢于这么做说明其信心很足。
这一现象传递了两个信号:一是楼市的供应量在一定时期内减少,楼盘之间的竞争压力减少;二是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比较充裕,降价促销的压力小。如果这类开发商占比相对高的话,期望开发商降价促销恐怕不太现实。对于购房者来说,如果秋交会期间开发商能给出一定的优惠赶快出手似乎是最佳策略。
另外一种类型的报道则如《上周7盘齐开,开发商担心越往后越难卖?》,提及作为龙头房企的万科深圳9月推售项目4个这样的一个事实。单月推盘数量达到4个,这在万科推盘历史上极为少见。对于推盘量激增该报道是这样解读的:深圳限购令持续发酵,越往后拥有“房票”和购买力的客户越少,以价换量已成为开发商的共识,各开发商都有意尽快将新盘入市销售。而且,从未来推盘量来看,仅仅万科后3个月还将有7个新盘开售。
从这一报道来看,似乎余下的三个月楼盘供应量激增、市场压力增大的趋势已经基本确定。对于购房者来说,捂住钱袋、继续等待是最佳的策略。
-->两类信息,两种开发商,两类动机,两种互相矛盾的策略,不但不能让购房者清晰明了,反而让其更纠结。但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有三点是确定的:一、“三限”政策短期不会动摇;二、具备购房资格的人是越来越少;三、供应量推迟也好、不推迟也好,最终都得推出。
从这三点来看,市场的压力应该主要落在开发商身上。基于这一背景,有人言之凿凿地说打折是必然的,如易居董事局主席周忻在微博上说:国庆将至,一线城市将引来“打折潮”。这点,我想已成定局,关键是打折能带来成交量吗?打折后开发商能快速回笼资金吗?目前限购城市有多少张“房票”?
然而,市场的确比较复杂,也许以秋交会作为促销的时间节点,也许还要推迟。不管如何,秋交会的成交情况和开发商的价格策略将是购房者不得不关注的一个焦点。而限价房的销售是否能够继续一抢而空是另外一个关注点。等待,仍不失为最佳策略。
邓志旺 深职院管理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