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嘉宾
方力 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副董事长
周传根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研究总监
杨建海 安信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
庹国柱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股市的深度调整,结束了保险机构借股市大赚一笔的美妙时刻,来自银保产品的销售压力让他们体验了一把“坐过山车”的滋味。伴随着人力净流失现象的出现,尚未来得及治愈好银保下滑之伤的保险商们,又遇到了来自个险渠道的挑战。
面对日益凸显的销售难题,不知何时反转的资本市场,“保险业步入低增长周期”的说法渐渐抬头 在经历多年快速增长后,保费增速拐点已现,投资收益“独腿”难支,再加上新投资渠道产出有限,银保新规带来的销售压力又未见松动,行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叠加在一起,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那么,增速放缓,是暂时受困还是陷入瓶颈?是主动放慢脚步还是内外因皆有?在放缓的过程中,保险业会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又该如何应对?本期圆桌邀请专家和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业务篇 保费增速现颓势
《上海证券报》:数据显示,7月寿险三巨头经历了年内个险新单的低谷,8月数据同比增速仍在下降。显然,寿险业保费增长现颓势,是什么原因导致颓势出现?预计颓势局面将持续多久?
杨建海:总体来说,今年以来保费增长出现颓势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吸引力不够。在各类理财产品中,目前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年化)大致是4%,而期限极短(一般15天至20天)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能达到4%,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更是高达10%,在今年银根紧张的环境下,投资者可选择的具有较高收益率的投资产品(如信托、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种类较多,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吸引力明显下降,不利于保险产品的销售。
从渠道来看,银保保费增速较慢的原因主要在于:保险公司营销人员不得入驻银行网点等银保监管政策的实施;紧缩环境下银行体系资金短缺、吸存压力大,使得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的动力不足。
而个险保费增速较慢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今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进一步推升了用工成本,使得保险公司增员的难度有所加大。我们预计,保费的增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保险行业的低潮期可能会维持1至2年。
庹国柱:保费增速放缓,这在目前大环境下是必然的。从表面上来看,保险公司没有吸引人的产品,实际上这种情况既与资本市场的低迷有关,也和货币市场缺乏资金有关,还与保险营销渠道创新乏力有关。
对保费影响较大的是长期寿险,分红险、投连险等,这些产品和预定利率、分红预期、投资账户的收益密切相关,但由于资本市场不景气、股市持续低迷,导致分红险的分红预期不乐观,投连险的投资账户也难以增值。在这种条件下,消费者除了短期寿险、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外,投保的兴趣不会太高。
更重要的是,银保渠道受冲击之后,寿险营销还没有找到替代银行的更好的渠道。导致推销力度受限,加之银行存款的增速也在减低,手里头寸不足,为增加自己的中间业务收入,各家银行都在大规模开发银行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目前远比保险产品、银行存存款产品有吸引力。
所以,如果资本市场没有大的起色,央行继续控制通胀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寿险特别是长期寿险、分红险、投连险等难以有较快的增长。至于这种局面能持续多久,不好预料。我个人认为,至少在2012年前半年,难有大的起色。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