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依托独有资源,锻造月亮文化
历史是文化的根基。宜春(微博)既将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将月亮文化和民俗文化相互结合,锻造的月亮文化根基深厚,独具一格。
“山月相融”。宜春城南明月山,竹海、飞瀑、松涛、奇峰等优美景致“步步拾锦绣,一里不同天”。历代名人的咏月诗词、宋代夏皇后的故事、嫦娥奔月的传说、民间崇月的习俗等,让明月山拥有丰富的月亮文化底蕴。宜春将明月山作为一座情山来塑造,构建了一条魅力十足的浪漫爱情之旅,广告词“爱我,就带我去明月山”广为流传。
“泉月相映”。明月山下温汤温泉历史悠久,富含硒和多种偏硅酸等27种微量元素,温度常年保持68--72度,饮可康体,浴可健身。清代诗人郑火鼎赞曰:“热不困人寒不冷,亦狂亦狷亦神仙。”宜春倡导泡泉观月、静心养生,大力发展现代温泉旅游、疗养、休闲业,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前来体验、租住、定居。
“禅月相通”。宜春是名副其实的“禅都”,“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的典故,禅宗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祖庭在宜春的孕育和发展,让宜春拥有了深厚的禅月底蕴。月下讲禅法以明心、月下悟禅道以见心、月下听禅乐以静心、月下品禅茶以清心,是宜春自古以来的精神源流。宜春加快禅文化园、禅修中心、禅宗祖庭等建设,每年都有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参拜祖庭、养心悟道。
“农月相趣”。宜春古称“农业上郡”,荷塘月色的农村美景、披星戴月的农耕劳作、应星对月的农事气象等,造就了悠久的农月传统,并孕育了一代科学巨匠宋应星。宜春建设天工开物园,设计多种游园项目,开展农耕健身比赛,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成为了现代人放飞心灵、调养身心的胜地。
“书月相照”。唐代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月下苦读、“江西进士半袁州”等典故造就了宜春的鼎盛文风,使宜春拥有“家家生计只琴书,一郡清风似鲁儒”的书月文化。宜春弘扬书月文化,锻造城市气质,全市见义勇为英雄和平民英模层出不穷,和宜春人打交道人们总能点燃激情,在宜春生活人们总能启迪心智,从容优雅、大气实干的宜春,亲和力和吸引力与日俱增。
相关阅读:感受月亮文化 记者团品味绿色宜春
采风团高兴至体验活动最后一站宜春
[宜春日报]共赴月亮之约 30名记者云集宜春

中央秋晚
二、坚持传承创新,打造节庆品牌
宜春(微博)每年一届的月亮文化节,始终坚持既丰富完善月亮文化本质内涵,也扎根现实还原生活娱乐大众,月亮文化开始引领宜春走向世界。
鲜活传承传统,创新办节。如不断挖掘中秋拜月的文化内涵,整理规范程式,提升文化品质,力求体现神圣与和谐,使这个仪式逐步成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经典;发扬光大火龙追月民俗风情,以雄壮的气势呈现于世人面前,展现舞火龙日子红、舞火龙避邪凶的祈愿;传承升华放孔明灯民间习俗,成千上万只孔明灯缓缓升空,与明月相映成辉,展现梦月的浪漫,寄托宜春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继承创新放荷花灯民间习俗,中秋夜将各式各样的荷花灯放入河中,体现着对明月的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问月的真诚,让“越是民俗的越是世界的”有了宜春版本。
回复该发言